第二章 甲申末路
“此时明朝可调动的军队,只剩下了关外吴三桂的寧远兵。”
地图徐徐展开,纪录片接下来介绍了曾经朝廷可以调动的三支大军,即陕西孙传庭、湖北左良玉、关外吴三桂,但此时孙传庭身死、左良玉被张献忠击败,所以可不就只剩吴三桂了么。
“停!”
看到地图之后,朱元璋不得不再次喊停。
“我大明朝的国都,为何在北方,这是元大都的位置?”
怪不得前面画片里的声音一直京师京师的,从不说应天府呢。
“有人迁都了唄……陛下,我觉得可以先看完,看完我们再解疑答惑。”
“……你继续。”
王选一开始就不该暂停,这一暂停导致老朱一直喊停。
“1642年,明军松锦之战失败、锦州失陷后,关外几乎已经被清廷控制,寧远是山海关外大明仅剩的据点,调寧远兵入关也就意味著彻底放弃关外土地……因此无人肯主动提及此事,谁都不愿意承担歷史污名。”
看著关外染红的地图色块,老朱十分想开口询问这个“清”又是什么,但他还是忍住了。
“调动寧远兵入关,需要百万军资,然而此时內库存银只有七万两。”
“大明一向藏富於官,做官如同贸易,官员私自收税、先比火耗,从国家工程里中饱私囊……”
“为了凑齐军资,崇禎皇帝强行摊派,最后只得银二十万两……皇亲国戚並不带头响应,勛贵各有打算。”
“慢著!!”
这次不得不停了,因为老朱这个人最恨贪官,什么叫“藏富於官、做官如同贸易”?
“我看明白了,这是在讲大明末年之事,这是不是史实且放在一边,內库存银七万,那这些官员有多少钱?”
“这我还真知道。”王选看过一些有关李自成的歷史知识小视频,拷餉是不得不品的一环,“京师被攻破之后,李自成搜刮出了七千万两白眼。”
“多少?!”
老朱震怒,这个数字实在太夸张了,关键是前后对比很鲜明,瘦了朝廷肥了官员,老朱不能接受。
“也有人考据说七千万不合理,真实数字可能只有三千五百万。”
“只有?这些钱都是官员的?”
“官员、太监、勛贵。”
“……”
太监为什么这么有钱?比皇帝还有钱?这点更难以接受,朱元璋此时看著像是想要拿把刀砍点什么似的。
对於王选来说明末的故事只是故事,理论上老朱此时有的也应该是看故事的心態才对,然而朱皇帝却有点感受到切肤之痛了。
先不管他是怎么想的,等他气了一会之后,王选这才悄咪咪按下播放键。
“清代史学家孟森认为,明朝表面亡於崇禎,实则亡於万历皇帝,万历皇帝三十年万里不上朝,不见大臣……”
接下来,这片子简单捋了捋终极宅男万历天启,木匠皇帝天启,以及勤政爱民崇禎这三位皇帝的行事风格,用“帝王素质”直观的说明大明朝已经从头烂到脚了。
由於此时朱元璋刚刚称帝,他的“明皇祖训”还没编,各支子孙的辈分还没確定,因此他对“朱由检”这个名字中间的“由”字,倒是没什么特別的反应。
“1644年,大顺军出西安,力克寧武关、太原、大同、宣府,几乎兵临京师城下。”
“在恐惧和犹豫中,崇禎错失调兵守卫京师的大好时机,直到三月初六,他才强令吴三桂放弃寧远,调兵入关。”
“等到京师陷落、江山易主,吴三桂的寧远兵也只走到了河北丰润,距离京师还有几百里路。”
“公元1644年,绵延了276年的明帝国,终於走到了油枯灯灭的最后时刻……”
放映到这里,本集纪录片就结束了。
但王选反应了过来,这二十多分钟应该只是半集的內容。这个系列纪录片一共四集,目前放映的只是第一集的前半而已。
“大明亡了……这就亡了?你说这是为什么?”
画面停下来之后,朱元璋陷入了长久的沉默,不知道过了多久,他这才开口问道……与其说是问话,他的口气更像是自言自语。
“啊?问我吗?其一,天灾,乾旱和严寒导致农民起义频发。其二,关外少数民族政权崛起。其三,大明朝廷异常腐朽,地方失控,官员失能,皇帝失职……”
说完之后王选这才反应了过来,他身处於这个时代,应该算是“局內人”,既是“局內人”,那有些话最好別出自他之口。
朱元璋脸上的愤懣变成了诧异,在他的认知中,一般人是没办法如此简单归纳总结一个王朝灭亡的原因的……老朱自然无法想像现代人的受教育水平、信息接受程度。
如果大明是因此灭亡的话,朱元璋觉得难以接受,但……又觉得非常合理。
不要忘了现在是什么时候,彼时彼刻,竟然恰如此时此刻。
原来大元怎么灭亡的,大明就是怎么灭亡的。
歷史好像是个轮迴,这时候任谁都会感受到一丝沮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