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顺,大清……为何后世对流民暴动的定性是起义?”

这问题问得不太厚道,老朱造反起家,刚当皇帝就急於甩帽子了?

“这个……汉末黄巾是起义,元末红巾是起义,明末农民运动当然也是起义,老百姓只是求活而已。

陛下,如果男人成了『添把柴』,女人成了『不羡羊』,小孩成了『和骨烂』,我想他们应该有反抗的权利吧?”

这话就算是对皇帝说,也一点毛病都没有,因为世间的道理就是这样的,身份再高也不能掩耳盗铃。

王选刚刚说的几个词其实是元末这个时代的专有词汇,“吃人”这俩字毕竟难以启齿,所以元末时人就给成了“粮食”的人取了一些代称。

朱元璋確实无言以对,他是亲身经歷过这个时代的,甚至他的亲人基本上全饿死了……如果不是活不下去,他也不会反元。

1644年的大明,仿佛离著洪武元年的大明非常遥远,但朱元璋冥冥中有一种感觉,这確实是同一个大明。

歷史是个轮迴,明末很陌生,但又让他感觉很熟悉……像啊,太像了,只不过此时老朱家是造反的,后来位置顛倒,成了被造反的了。

一时间朱元璋脑子里千头万绪,整个人的情绪也非常复杂。

过了不知道多久,他终於重新冷静了下来,他有太多问题想要询问,但此时反而觉得不著急问了。

“你说你来自六百年后,那你是怎么来到我这里的?”

朱元璋的关注点转移到了王选身上。

“坦白说,我不知道……陛下,当时我在参观明孝陵,结果脚下一滑,脑袋好像磕到了什么,隨后人就晕过去了。等到我醒来,就已经到了宫殿顶上。”

老朱觉得突然出现了这么个人很不可思议,王选自己也觉得不可思议。

“明孝陵?”

“就是你的坟头,在钟山那边……”

王选突然感觉这话说得有点直了,貌似“大不敬”,於是他赶紧往回找补。

“那里是块风水宝地,曾有诗讚曰『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陛下,如果你要找到那块地的话,我这可以告诉你个相对坐標……那里离孙权的坟头很近。

这里面还有个小故事,当时有人问你要不要把孙权迁走,你说孙权也是好汉,留著看大门吧。”

“……”

我会这么说吗?朱元璋有点不明所以。

等会,你说的那是赞诗么?“百万雄师过大江“说的难道不是南京被攻陷的场景?

朱元璋这时候倒是想问一下自己活了多久,但一时间害怕得到不好的消息,於是有些进退失据。

不著急,他再次在心中安慰自己。

“看来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我刚登基,老天就给我送来份大礼,果真天佑大明。”

大明刚成立,老朱就得知了大明已经灭亡,这很晦气,但这確实是份大礼,因为知晓了大明为何而亡后,他也就有了改正的机会。

后世来客確实不可思议,但这神乎其技的纪录片让他不得不信。

“你叫什么名字。”

“陛下,我叫王选,实际年龄二十多岁了……对了。”

说著,王选像是想起了些什么似的,解下了身后背著的背包,然后从中翻出一个钱包,又在钱包里取出一个小卡片。

將卡片交给朱元璋之后,他说道:“陛下,这就是我。”

朱元璋接过一看,发现小卡片上有个“栩栩如生”的画像,画像左边写著“姓名王选”“民族汉”“出生日期1999年11月10日”“住址某某市某某区某某街道”……

说实话,向古人出示身份证是一种创举,老朱挺懵的,但身份证上的“民族汉”使人安心。

这会儿朱元璋正在搞“民族敘事”呢,去年徐达、常遇春率领大军北伐,打出的口號就是“驱除胡虏,恢復中华”。

朱元璋翻来覆去看著王选的身份证,发现根本搞不清楚这东西究竟是什么材料製作的。

等他研究了一会研究不出个所以然来,將其还给王选后,问出了一个核心问题。

“那你还能回去吗?”

这下问到王选的痛处了。

“几乎,不可能了。”

“几乎”其实可以去掉,这对王选来说是个坏消息,但对老朱来说是个好消息。

“还会有別的……嗯,纪录片吗?”

“会有的,但需要一些时间才能解锁。”

得,齐活了。

朱元璋脸上没什么表情,但心中感觉鬆了口气,就在他还要开口说些什么的时候,门外突然传来了急促的敲门声。

“父皇。”

外面有人喊了一声,然后也不等老朱的许可,直接推门走了进来。

来人年龄看起来十三四岁,换身衣服的话很像初中生,但联繫他刚刚的称呼、直接进门的大胆举动、再看他身上的衣物,其身份呼之欲出——皇太子朱標。

老朱登基的时候,就册封嫡长子朱標为皇太子,所以大明开国时继承人理论上应该没什么问题。

朱標之所以来到这里,很明显是因为有人“通风报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