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44年,京师。”

“这一年的春节,是大明崇禎皇帝一生中最暗淡无光的新年。”

包括片头在內,正在放映的这部纪录片开场的色调就晦暗莫名,其中铺垫感情基调不言而喻。

接著,在带有明显“影视风格”的宫殿內,“崇禎皇帝”登场了。

“停!”

片子里面的“崇禎皇帝”一登场,片子外面的洪武皇帝立刻叫停。

王选再度按下暂停键,老朱有疑惑是正常的,他如何没有疑惑、安安静静的看下去,那才不合常理。

“你先说说这到底是什么?”朱元璋说道。

对了,老朱脑子里当然没有纪录片的概念。

“这叫电影,相当於……”王选仔细想了想,才想起一个符合时代的对照概念,“相当於杂戏,这里面的皇帝是由戏子扮演的,我们现在看的是电影中的一种,叫做纪录片。”

“这种歷史类纪录片是按照史实排演的,陛下,你可以把它当成一种比较另类的史书。”

这时候朱元璋没心思管戏子不分尊卑的扮演皇帝的事,全都被“史书”吸引了注意力。

史书,这两个字分量是很重的。

“也就是说,我可以通过这个……纪录片,看到后来的大明歷史?里面的杂戏都是史实?”

“是的,不过严格的说,是史书记录中的事实。”

王选则是使用了一种更严谨的说法。

老朱盯著定格的投影画面仔细看了又看,然后开始挑刺。

“画面中这人既是扮作大明皇帝,为何服饰不合礼制,甚至披髮在肩?”

好吧,服化道確实有问题,这让王选刚刚说的“符合歷史”的可信度稍微降低。

“对於我们的时代来说,大明毕竟太远了,服饰礼制方面难免会有疏漏……陛下,你就当做这是避讳,总不至於让戏子穿真正的袞服吧?”

后面这句话让朱元璋觉得很有道理,他看看王选的短髮,再看看王选的毛呢长衣……后世果然礼崩乐坏。

朱元璋上来就挑刺,但不知道为什么王选觉得这居然很符合这位洪武皇帝的“人设”。

也不知道哪来的刻板印象,他觉得朱皇帝好像確实是个吹毛求疵、心眼不大的人。

“这个『公元1644年』是个什么年號?具体是哪一年?”朱元璋继续问道。

大明莫不是延续到了一千多年后?

朱元璋倒是挺能想的,然后他就被打脸了。

“距今两百多年以后,我只知道这一年是个甲申年。”

王选知道有个歷史词条叫做“甲申之变”,专指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自縊、大明作为全国统一政权灭亡的事件。

“是两百一十六年后,还是两百七十六年后?”

王选一说的甲申年,老朱这边算的还挺快,王选看了一眼自己虚擬面板上的1368,减去1644后,嘿,確实是276年。

“你继续……”

既然是“史书”,老朱决定先看下去。

王选再次按下播放键。

老朱听普通话当然很费劲,好在有字幕,字幕虽然是简体字,但几乎不影响阅读。

这个纪录片一开头讲述的是新年大朝会官员集体缺席的事情,不用说,这意味著皇帝失去了对中央官员的约束力,大厦將倾的气息扑面而来。

“曾经的流寇李自成称帝,定都西安,国號大顺,建元永昌……李自成发来战书,与大明约定三月十日进行决战。”

官员们不来上班、视皇权如无物,那都是有理由的,因为大明这条破船已经快沉了。

朱元璋看著屏幕上的“自成偽牒,兵部约战,言三月十日至”这行字,一张黑脸都快发红光了……流寇向朝廷下战书?这已经不是一般的流寇了。

然而那时候的明廷没有下重拳的能力了。

被如此藐视,大明朝廷却无能为力,堪称窝囊……不过倒也没什么苛责的必要。

不同的王朝末年,几乎透露著如出一辙的窝囊劲。

朱元璋毕竟是造反专家,流寇都称帝了,这说明什么?

王选倒是没觉得有什么问题,李自成看不起大明属於正常现象,腐朽到那种程度的封建王朝,可不就是一碰就碎?

他不怎么在意纪录片的內容,一直在悄悄关注老朱的反应。

“明朝政权低效无能的弱点,再次暴露无遗,通牒过去一个月后,朝廷中枢依然没有拿出任何切实可行的应对方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