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卫指挥使恭敬地將密报放在书吏的手上,而后,那名书吏將密报轻轻放在杨廷和的书案上。

在將密报呈上后,指挥使垂手肃立,等待著首辅大人及各位阁老的安排。

整个过程,严密,高效,安静,暗暗透出两个字:规矩!

杨廷和轻轻拿起密报,在烛火下,仔细检查著火漆封口,確保没有被任何人打开甚至是偽造。

每一个看似繁琐的程序,在其背后都有其存在的理由。

火漆封信也是如此,看似一句话便能敘述的事情,非要落实在纸上,而后用火漆封上信件,实则是责任的转移过程。

完好的火漆密信便是在向首辅证明,密信的內容是我写的,无论真假,我为它负责。

当密信由首辅亲手打开的那一刻,便是意味著对此事已获悉,將密信內容压下来,上报给皇上,又或是秘密调查。

此刻的首辅便对其信件密报负全责。

从而他才会仔细检查火漆是否破损。

其余几位阁老不自觉地停下手中的差事,眼角余光偷偷向杨廷和瞥去。

他们虽同朝为官,虽同在阁房值守,可他们明白,真正能做决定的,只有杨廷和一人。

只见杨廷和仔细看著手中的密信,眉头微微皱起。

贵人语迟,看完后,杨廷和並未开口说话,而是轻轻叩击了一下桌面,將手中的密信递给一旁的书吏。

身旁的亲信书吏心领神会,恭敬接过密信,从左手边开始,也就是次辅梁储的位置,而后依次递给下一位阁老。

內阁值房中,透露出一种诡异的寂静,只有纸筏传递时產生的窸窣声在屋內迴荡,压抑的气息在值房內迴荡,显然密信上不是什么好消息。

內阁值房內的阁老在看完后,担心,皱眉,愤怒……

神色各异。

指挥使神色恭敬,垂手而立,更是大气都不敢喘。

他作为密报呈递者,自然知道里面写的是什么內容

锦衣卫耳目遍布京城各处,在帝位空悬的这段权力真空期,由他来负责监视整个京城,这也是杨首辅安排给他的差事。

面对胆敢在城內散播谣言者,抓了便是,又何必来呈稟內阁诸公。

不过经查实,此刻在城內散播谣言不是別人,正是未来的皇帝朱厚熜的护卫,每人都操著一口湖北口音,很难不让人认出来。

只是这就让他犯了难,他虽然是由杨首辅扶植起来的,却也有自己的小心思,兵对兵,將对將,能在朝堂上混下去,而且还步步高升的,没有一个蠢人。

思考片刻,他还是打算將这烫手山芋交给內阁来处理。天塌了,有个高的顶著嘛。

屋內一片死寂,面对城內人心惶惶的危机时刻。

泰山崩於前而色不变,杨廷和並没有任何焦急神色,轻轻端起茶杯,吹散上面的浮沫,余光仔细打量著值房內诸位阁老的神色。

依据这么多年的为官经验,此刻眾人的脸色便能看出很多东西,內阁及六部看似风平浪静,背地里不知有多少双眼睛盯著他的首辅之位呢。

面对新君在京郊良乡闹孩子脾气,不肯从东安门入京,他看似忧心忡忡,实则並没有將此事掛在心上,一个孤身入京的藩王,又没有自己的政治班底,又能翻出多大的浪呢?一切尽在他的掌控中。

哪怕聪明些,想藉助京城舆论对他施压,作为三朝老臣,有的是办法,能让这位少年新君偷鸡不成蚀把米。

不过正好藉助此次机会,將隱藏在朝廷中,覬覦他首辅位子的毒蛇一网打尽!

如今的大明看似风调雨顺,实则早已千疮百孔了,財政空虚,土地兼併严重,奸臣乱政,各种问题层出不穷。

大明这艘巨船实在经不起任何波浪了,大明百姓也实在经不起任何波浪了,他相信这满朝文武,除了他,没人能將大明拨乱反正,也只有他能救大明於水火了。

片刻后,见內阁值房內的诸位阁老都看完了密信,杨廷和语气平静,“既然看完了,那就议一议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