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风起青萍与慧眼识珠
“有时候,不捆绑利益和名声的帮助,更纯粹,也更有效。”林默解释道,“我希望他们能没有压力地完成创作。而且,我相信这部短片本身会证明它的价值。”
杨思维似懂非懂,但她选择相信林默的判断:“好,听你的。我让人去办,绝对保密。”
处理完这件事,林默才拿起那份科幻片剧本:“这个科幻本子,概念不错,但剧本和製作可能还需要打磨。可以保持接触,如果他们能找到更好的编剧完善剧本,或者有更成熟的製作团队介入,我们可以再考虑。”
杨思维一一记下。
几天后,杨思维带来了关於《夜宵》的进一步消息。团队接触了那位年轻导演,对方得知有人愿意匿名投资並支持拍摄,几乎不敢相信,激动万分。项目很快悄然启动。
林默在一个周末的晚上,独自一人去见了那位名叫徐昂(化名)的年轻导演。地点约在一家真正深夜里还开著的小麵馆,很有剧本里的氛围。
徐昂是个有些靦腆但眼睛里有光的年轻人,见到林默时,紧张得话都说不利索。他根本没想到,那位神秘的匿名投资人,竟然会是刚刚获得飞天视帝、如日中天的林默。
林默没有摆任何架子,只是像朋友一样和他聊创作,聊对《夜宵》这个故事的理解,聊那些城市深夜里的孤独与温暖。他提出的一些关於人物动机和镜头语言的建议,让徐昂茅塞顿开,兴奋不已。
最后,林默说:“我会来演那个计程车司机,就按你的预算给我报酬就好。不要有压力,我们就当一起完成一个有趣的作品。”
徐昂激动得差点哭出来,只是一个劲地点头。
谈完正事,两人各自点了一碗麵。热腾腾的面上桌,蒸汽氤氳了小小的桌面。
“林老师,”徐昂忍不住问,“您为什么……为什么会愿意帮我?”
林默夹起一筷子面,吹了吹气,淡淡一笑:“因为很多年前,或许也有人,这样帮过某个愣头青吧。吃麵吧,凉了就不好吃了。”
《夜宵》的拍摄只用了三个晚上,就在那家真实的麵馆里完成。林默彻底褪去了明星光环,穿著计程车司机的制服,吃著十几块钱一碗的面,和另外两位名不见经传的演员一起,演绎著最普通的都市夜归人的疲惫与渴望。
整个过程低调而高效,没有媒体探班,没有路透热搜,就像一颗石子投入深夜的大海,没有激起丝毫波澜。
但林默却享受其中。这种纯粹的、脱离商业计算的创作,让他找回了一些最初对表演的热爱。
拍完《夜宵》,他短暂休息了两天,便正式进入了《人间烟火》剧组。
与此同时,他匿名投资的那家新能源材料公司传来好消息,其一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获得了国家级实验室的认可和订单,估值开始快速攀升。財务顾问建议可以適时引入战略投资者,套现部分股份,获利了结。
林默回覆:“保留核心股份,套现部分收益,继续寻找类似早期高科技项目。”
他的商业版图,正在悄无声息地、稳健地扩张著,为他未来的艺术追求构建著坚实的后盾。
而此刻,他坐在《人间烟火》剧组充满九十年代气息的职工宿舍里,穿著洗得发白的工装,手里拿著剧本,和对戏的小演员讲解著一会儿要拍的戏。
窗外,是剧组搭建的、充满生活气息的老旧厂区。
风吹过,带来远处食堂做饭的香气。
人间烟火,最抚凡人心。而他,乐於沉浸其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