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杀青后,林默给自己放了一个短暂的假期。他没有出国旅行,而是回到了京城,真正地享受了一段“普通人”的生活。每天睡到自然醒,去菜市场买菜,跟著app研究新菜谱,下午去电影院看场冷门电影,或者窝在家里看那些被列入片单已久的大师作品。

期间,他登录了几次那个匿名的“趣动视界”帐號,偶尔发一些窗外的云、自己做的一道菜、或者一本正在读的书页角落,没有露脸,配文也极其简单,甚至有些晦涩。他像是在做一个实验,观察著这个尚未被明星和营销號完全占领的平台最初的生態。令他意外的是,即便內容如此“无聊”,还是逐渐吸引了几十个粉丝,会有人在下面认真討论书籍和电影,甚至交流做菜心得。这种缓慢、真诚的互动,让他觉得很有趣。

杨思维那边则忙得脚不沾地。《天道》虽然还未播出,但业內早已將其预定为“剧王”,无数品牌和项目都在盯著林默接下来的档期。《人间烟火》的合同已经正式签下,但离进组还有一段时间。

“默默,这几个本子你看看,都是电影。”杨思维又抱来一摞剧本,眼睛底下带著黑眼圈,却精神亢奋,“一个是名导的商业大片,男二號,戏份吃重;一个是冲奖的文艺片,男主角,但拍摄条件会比较苦;还有一个是科幻片,算是国內的新尝试,风险大,但概念很有趣。”

林默接过剧本,没有立刻翻看,而是问了一句:“思维姐,之前让你留意的新人导演或者编剧项目,有看到不错的吗?”

杨思维愣了一下,隨即拍了拍额头:“哎哟,忙晕了,差点忘了!还真有几个,我都初步筛过一遍了,觉得有点意思的都放在最下面了。不过都是小成本,甚至有些连完整资金都没到位。”她有些不解,“你怎么突然对这个感兴趣了?”

林默笑了笑:“就是觉得,有时候好东西藏在沙子里。看看无妨。”

他先快速瀏览了上面几个大项目。商业大片套路明显,虽能维持热度,但挑战性有限;冲奖文艺片题材沉重,与他刚拍完的《天道》和即將拍的《人间烟火》有些重复;科幻片概念虽新,但剧本略显稚嫩,工业化程度存疑。

他將这些剧本放到一边,拿起了最下面那叠明显单薄许多的项目书。

其中一个名为《夜宵》的短片剧本吸引了他的注意。故事极其简单,讲述了一个城市深夜,一家即將打烊的小麵馆里,计程车司机、下夜班的女工、失意的作家三个陌生人因一碗麵產生的短暂交集。没有强烈的戏剧衝突,全靠氛围和细节打动人心。编剧和导演是同一个人,一个完全陌生的名字。

林默却记得,在前世,这个默默无闻的年轻导演凭藉这部成本仅几万元的短片,在国外一个重要的独立电影节上拿到了最佳短片奖,从此崭露头角,几年后成为了国內青年导演的中坚力量。

他的心跳微微加速,但面上不动声色。他又翻了翻其他几个新人项目,確实都各有亮点,但都不如《夜宵》让他印象深刻。

“这个《夜宵》……”林默拿起那份薄薄的计划书,“有点意思。”

杨思维凑过来看了一眼,皱了皱眉:“这个?我有点印象。导演好像刚毕业没多久,拉不到投资,纯靠自己和几个同学凑钱想拍。成本低得可怜,估计也就够买设备租场地的。你感兴趣?”

“嗯,”林默点点头,“故事很真诚,有烟火气。导演虽然年轻,但文字里有灵气。”

“可是……这完全不符合你现在的定位啊?”杨思维大为不解,“演这种短片,还是给新人抬轿子,几乎零报酬,纯粹是浪费时间和消耗自身价值。”

“思维姐,”林默放下计划书,看著她,“你觉得演员的价值,只体现在片酬和项目规模上吗?”

杨思维一时语塞。

“有时候,参与一些有潜力的新鲜血液的项目,或许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收穫。”林默语气平和,“而且,不觉得帮助有才华的年轻人实现梦想,本身就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吗?”

杨思维看著林默平静却坚定的眼神,忽然明白了什么。她这个艺人,眼光和格局,从来都比她想像的更长远。

“行吧,”她妥协道,“你要是真感兴趣,我让团队去接触一下,了解一下具体情况。如果项目確实靠谱,以工作室的名义投一点钱,你再友情出演一下,也算是一种支持。”

“不,”林默摇摇头,“不要用工作室的名义投资。”

他沉吟片刻,说道:“用我个人的名义,匿名投资。不要干涉创作,只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出演也可以,但不要作为宣传点,就当一个普通的演员参与。”

杨思维彻底愣住了:“匿名?为什么?这明明是赚口碑的好事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