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他几乎要放弃,准备先想办法生火取暖时,一个念头如同闪电般划过脑海。

观测!既然无法直接“驭气”,那就先尝试“观测”它!

他不再执著於用意念去引导那虚无縹緲的灵气,而是將所有的精神,所有的感知,都聚焦在“感受”本身。他像一个最精密的传感器,摒弃了所有主观的期待和臆想,仅仅去“接收”身体周围环境的信息。

他感受著空气的流动,感受著皮肤接触到的寒冷,感受著岩石的坚硬…然后,他再次將感知投向那些瀰漫在空气中的、微凉的“光点”——灵气。

这一次,他不再试图去“抓取”或“引导”,只是纯粹地、客观地去“看”,去“听”,去“感觉”它们的存在状態。

奇妙的事情发生了。

当他摒弃了所有主观意图,仅仅作为一个纯粹的“观测者”时,那些原本模糊、跳跃的“光点”,似乎变得…清晰了一些?它们不再是完全无法捉摸的烟雾,而更像是一种极其细微的、带有微弱能量波动的…粒子?或者说,是一种特殊的能量场中的涟漪?

他“感觉”到它们並非完全静止,而是在进行著一种极其复杂的、无规则的布朗运动。它们相互碰撞、分离、聚合…速度极快,轨跡难以预测。它们似乎更容易在某些物质附近聚集——比如他身下的岩石,比如他口袋里的劣质灵石(灵石周围的“光点”明显更密集、更活跃),甚至…在他自己身体周围,尤其是伤口附近,也缠绕著极其微弱的一丝。

更让他惊讶的是,当他尝试將“意念”这个“观测者”的注意力,极其轻微地投向其中某个或某几个“光点”时,它们的运动轨跡似乎…发生了一丝极其细微的、难以言喻的扰动?就像平静水面上投入一颗微尘,盪起几乎看不见的涟漪。

“这…这是…”陆尘舟心中剧震!这种现象…这种观测行为本身似乎对观测对象產生了极其微弱的影响…这让他瞬间联想到了量子力学中的“观测者效应”!难道说,灵气这种能量,其微观状態也具有某种“量子”特性?它的存在状態会受到观测者意识(意念)的影响?

这个念头太过惊世骇俗,几乎顛覆了他对宏观能量和微观粒子世界的认知界限!

陆尘舟猛地睁开眼,心臟在胸腔里狂跳,不是因为修炼成功,而是因为一个顛覆性的、充满可能性的发现带来的震撼和激动!虽然身体依旧冰冷疼痛,但他的精神却前所未有的亢奋。

他成功了!虽然没能按照《基础引气诀》的描述引气入体,但他第一次真正意义上“观测”到了灵气的微观状態!这不再是模糊的感觉,而是一种基於感知的、接近客观的“数据”!

这证明了什么?证明灵气並非玄之又玄的“道”,而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具有物理特性的能量形式!它可能遵循某种尚未被理解的物理规律,其微观行为甚至可能具有量子特性!

那么,《基础引气诀》的问题在哪里?在於它完全忽略了灵气的物理本质!它试图用模糊的“意念”去强行驱动一种可能极其敏感、状態受观测影响的微观能量,这就像用大锤去操作精密仪器,效率低下甚至適得其反!

“需要模型…需要一个基於观测的、描述灵气物理特性和运动规律的数学模型!”陆尘舟眼中闪烁著科学狂人般的光芒。如果能建立这样的模型,理解灵气与物质、与意识(意念)相互作用的机制,他就有可能绕开那套模糊玄学的功法,找到一条更高效、更可控、更符合科学逻辑的修炼路径!

他下意识地握紧了拳头,掌心那几块劣质灵石似乎也因他的激动而微微发烫。然而,就在他沉浸在构建模型的兴奋中时,一个更深的疑问,如同冰冷的阴影,悄然爬上心头:

如果灵气真的具有量子特性,那么“意念”这种意识活动,在这个世界扮演的角色是什么?仅仅是“观测者”?还是…更深层次的、能够直接影响量子態的存在?

这种“意念”与灵气的相互作用,其本质…会不会是一种宏观层面的量子纠缠?

这个念头让他不寒而慄,又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探索欲望。他低头看向手中的《基础引气诀》,那些模糊的字跡仿佛变成了通往未知物理定律的密码。

科学的方法论,在这个世界,似乎並非失效,而是…需要重新定义边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武侠修真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