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的经济快速发展带来了文化的繁荣。

在五代十国几乎接近停滯的儒学加速发展,吸收了佛道思想的新儒学正在取代正统儒学的地位。

今天来扬州州学讲学的大儒唤作谢岐日,乃是洛阳人。

他中了进士之后,一直在地方辗转,始终进不了京城。

庆历年间,他好不容易得了背后的派系即將支持进京。

背后的派系却因为与范公政见不合,势力大衰,进京的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他对仕途彻底失了心气,索性辞官专心办学。

也许是此人天生便適合做学问,办的书院竟然一连出了十个进士。

甚至其学问都被某位大学士当成自己为政的理论基石。

他也成为那位大学士在民间的传声筒。

当然,这些都是仲明远告诉李瑜的。

仲明远极擅长交际,与扬州大族吕家、秦家的几位子弟关係都很好,是以消息通达。

大周的州学採用三捨生制。

童生为下捨生,秀才为中捨生,举人为上捨生。

谢大儒的讲学地点选在一处山脚靠河流处。

眾人依傍河流而坐,颇有兰亭流觴曲水之雅致。

谢大儒旁边坐著三位朝廷命官。

两位穿著红袍大员的隱隱坐在首位。

一位身著绿袍的俊秀中年人坐的稍稍靠后,身后还侍立著一个白衣少年。

“那位富態圆润的是我们扬州的主官吕正阳吕大人!”

101看书 101 看书网藏书全,??????????????????.??????隨时读 全手打无错站

仲明远拉著李瑜,偷偷摸摸地给李瑜介绍扬州的官场人物。

三捨生地位分明。

除却一些文采斐然,已经扬名一方的,其余人等默契按照举人秀才童生的顺序列席。

二人都只是中人之资,是以只能敬陪末座。

“那位清癯瘦弱的,乃是都鈐辖沈正心,乃是正五品的大员!”

仲明远看了看四周,偷偷將耳朵凑近李瑜耳边,小声道:

“听说这位沈大人可不得了,授了庶吉士后一路高升,可惜不久前因为狄公仗义直言,被官家左迁出京。”

李瑜一听这话,对仲明远知道这些官场內幕很是惊讶。

以前怎么没发现这货知道这么多?

李瑜当即就对仲明远发出了疑问。

“这也是你打听来的?”

仲明远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

“嗐,家父当时恰在京城,参与了对沈大人的弹劾……”

好傢伙,原来是敌方的儿子,怪不得知道这么清楚。

“至於那位盛通判,倒没什么特別的,只知道是王老太师的女婿。”

李瑜打眼瞧了瞧坐席稍稍靠后的盛紘,长相果然颇为俊秀。

怪不得生出来的儿女一个个都是长相不凡。

至於默默站在他身后的白衣少年,李瑜对照年纪,大概就是盛长柏了。

这位盛家长子可以说是原剧中最大的天才之一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