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顿了顿,目光落在朱棣颤抖的肩头:“老四,你的军事才能、守边的功绩,咱都看在眼里。可你性子太狠,做事也太让咱失望。你说,朕该怎么对你?”

朱棣沉默了片刻,声音带著几分沙哑:“儿臣知错。”

朱元璋摇了摇头,摆了摆手:“你先退下吧,去后宫看看你母后,给她请个安。”

“是。”朱棣慢慢爬起来,捂著屁股,一瘸一拐地退出了大殿。

殿门关上的瞬间,朱元璋脸上的疲惫再也藏不住。

他不是不想杀朱棣,换了旁人,敢跟文臣牵扯,敢暗中结党,他的屠刀早就落下去了。

可虎毒不食子,更何况,这老四身上有他年轻时的影子,能征善战,日后或许还有用。

他又拿起那本《中国歷史概述》,眼睛盯著“建文新政”“永乐盛世”的字样,眉头又皱了起来。

“朱允炆即位,受方孝孺等人怂恿,锐意復古,更改祖制。老四起兵『清君侧』,成功后废建文新政、復洪武旧制,某种程度上……倒也算拨乱反正。”

“老四五征蒙古,加强北方防务,压制元室残余……永乐年间国力强盛,修《永乐大典》、派郑和下西洋,这些举措,確有可借鑑之处。”

想到这里,朱元璋又忍不住皱眉。

“自然,也有极恶之处。”

“老四对建文旧臣的清算,残酷至极——『灭十族』、『瓜蔓抄』,其酷烈远胜於咱处置功臣之时。如此狠辣,非但寒尽天下人心,更令人才断层,绝非治国长久之道。”

“咱立下规矩,严禁宦官干政。可他夺位后,竟逐步重用宦官,设东厂,坏咱制度根本!”

“咱拼杀一生,只愿江山能通过『仁治』平稳传承。朱棣太像咱了……可如今的大明,更需要一个能休养生息的『守成之君』。”

朱元璋陷入一种无奈的悖论。

他一手建立、期望万世一系的制度,竟需经由这个他最不愿看到的“悖逆之子”,以兵变篡位的方式,才得以强化和延续。

他承认朱棣的能力与功业,却绝不能原谅其手段,更对宦官势大之后果深怀忧虑。

“若没有这书,恐怕过不了多久,咱就会让藩王们去各地就藩了。”朱元璋喃喃自语,指尖在书页上轻轻敲击,“到时候,大明的国运,怕是要被咱亲手缩短几十年,这绝不行!”

这是朱元璋绝不容许发生的。

他必须解决诸藩之患。

像朱允炆那般对宗亲举起屠刀,他做不出;

但像朱棣那样奉天靖难、逼侄夺位,他也绝不会任其发生!

他目光扫过殿內悬掛的《大明疆域图》,嘴角忽然勾起一丝笑意:“书中自有千般法,无论过去未来,总能找到一条路的,不是吗?”

凉风从殿外吹进来,捲起案上的纸页。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个緋袍太监躬著身子,快步走到殿门口,低声稟报导:“陛下,太子殿下来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