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的在理。”

朱元璋深以为然点点头,“而且咱目前定下的制度,只能咱用,一旦后世皇帝怠政或能力较弱,带来的权力真空,必然有宦官,或著权臣填补,加剧了党爭。”

果不其然。

下一秒,他就看到了这本书对文臣的总结。

【官员为求自保,要么选择混日子、不干事,避免承担责任;要么致力於阿諛奉承、结党营私,通过寻求庇护和编织关係网来增加安全感,到晚明时期,文官集团的內部斗爭(如东林党与阉党的斗爭)愈演愈烈。

这种党爭往往基於派系利益和个人得失,严重拖累了决策效率,使得朝廷在应对內外危机(如辽东战事、农民起义)时,陷入无休止的爭论,难以形成有效合力。】

【故而得出结论,朱元璋未能触及腐败的结构性根源(如財政制度、权力垄断),仅靠杀戮无法改变深层生態。】

“如果不用杀戮震慑,那该用什么法子?”

“人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前元给了官员高俸禄,依旧管不了他们极力压榨百姓。”

朱元璋苦思冥想,没有想出好办法,只好翻阅下一个剖析——大明的军事制度。

【明代的军事制度演变和文武关係失衡,导致武將群体无法有效履行其保卫国家的职责。】

【明初,朱元璋和朱棣通过多次大案清洗了大量功臣將领。为防止武將专权,朝廷长期实行“以文统武”的政策,派文臣或宦官担任军事统帅或监军,这虽加强了中央控制,却也挫伤了武將的积极性和战场主动性。军屯制度逐渐败坏,卫所制兵战斗力严重下降】

“宦官担任统帅和建军?”朱元璋一皱眉,“这不是瞎胡闹吗?”

【宦官作为皇帝耳目,被广泛派往各地监军,但他们往往不懂军事却瞎指挥,剋扣军餉,贪功諉过,严重干扰了军队的正常指挥和士气。他们还负责大量採办、开矿、徵税等事务,所到之处横徵暴敛,激化社会矛盾,为明朝的灭亡埋下了重重伏笔。】

【大明的覆灭,固然有內忧外患的因素,但究其根本,亡於固化的制度,而制度,是由开国皇帝所制定的。】

【朱元璋的制度设计为明朝的统治奠定了一个有其內在缺陷的框架,这些缺陷在后续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纠正,在变化了的时代环境中已经不再適用,甚至產生了反效果。】

【有人说明亡於崇禎,亡於万历,甚至传出『嘉靖嘉靖,家家皆净』来表达对明朝皇帝的不满。】

【我们不妨大胆一点……】

【明朝亡,其实是亡於洪武!】

这一段话,直接將朱元璋的所有自信,给击得粉碎!

他是大明的筑基人,也是大明的掘墓人!

“亡於洪武……”

他瘫在椅子上,浑身没劲儿,像被抽乾了魂,不断喃喃自语。

声音大本堂內不断迴荡著,他自认为给后世子孙安排好了一些,却被人说每个都是垃圾。

这让他如何接受?

“哈哈哈哈,好一个亡於洪武……”

朱元璋突然笑了起来,眼神从最初的茫然,逐渐转为坚定,到最后更是带著前所未有的疯狂,“咱姑且信你书中所说,是咱毁了大明!”

“但是咱还没死呢!”

“咱还有时间,来纠正你所说的隱患!”

“你这本书把大明批判的一无是处,咱偏偏不信这个邪,非要將大明给救活!”

这一刻,朱元璋变了。

在他眼里,这本书已经不再是胡说八道,而是帮助他清楚大明隱患的良药!

现在,他要开始拯救大明了!

只是第一步该怎么做?

朱元璋毫不犹豫將目光落在最初的问题上。

藩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