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曹阳地处黄河南岸,北为天险,无船无法渡河,南又有李傕,郭汜追兵,呈背水绝地,倘若渡河期间遭遇追兵袭击,则断后部队极有可能遭遇重创。

面对这样冒险又易丟命的差事,自然很少有人愿主动请缨断后。

果不其然,在董承第三次询问谁人负责断后时,仍旧无人应答。

毕竟现在支撑他们坚持跟隨天子逃难的支柱便是东迁后有护驾之功,受封受赏,可若是连命都丟了,岂不是一场空?

场內一片寂静,左侧的梁绍两手无意识的相互摩搓著,细密的汗珠从额前滚落,侵入眼中,模糊了视线。

他慌忙去擦,生怕耽误自己看到朝中有谁愿意在此时站出主动承担断后之责。

可当视线重新归於一片清明之时,却见眾人依旧沉默不语。

梁绍心中一空,泛起阵阵慌意。

刘涣那小子,性子太急了,虽然想法是好的,但对於政事还是一知半解。

若是正常东行,则鑾驾在前,后面由各部將领一同保护,虽然之间各不相属,有些混乱,但好歹目標一致,都是为了保护天子安危。

可今日定下的渡河之策,短时间根本无法造出那么多的船只,需要分批次渡河,这样一来,负责断后的部队就要单独承担风险,眼下各部互不统帅,谁又愿意冒险呢?

看著一言不发的眾臣,梁绍既理解,又心寒。

正在沉默之际,白波军將领胡才此时出列,拱手道:“臣虽不才,愿担断后之责。”

此言一出,眾人纷纷投去目光,韩暹见胡才竟主动请缨,承担断后御敌这种可能有去无回之事,不免嗤笑一声,紧接著,心中又泛起一丝窃喜。

原先杨奉在时,便与李乐,胡才二人交好,待杨奉离开后,李乐与胡才关係更为紧密,他虽一同为白波將帅,却像是个外人,军中做决定时常常被二人推著走,而如今胡才愿意主动断后,势必会重创其麾下兵力,无兵则无权,到时其在军中的话语权定会低於自己。

不过此时不同於韩暹的不屑,匈奴人去卑却心思活跃,隱有主意。

方才李乐等人以几百人请战时自己因胆怯而沉默不语,总得在这时赚些顏面回来,何况前有胡才的白波军坐镇,他所率轻骑也不必单面应敌,尚且可以互相配合一二。

想及此,去卑便亦隨之出列,拱手请命道:“臣来此救驾,专为护陛下安寧,今需断后拒敌,臣愿当其先。”

断后需要有军队,而军队的指挥权在董承,杨奉,李乐,胡才,去卑等人的手中,其他官员即便有心断后御敌,也败於无权指挥军队。

现如今听到白波军胡才,匈奴军去卑愿领兵断后,剎那间,眾官员中当即站出十余位,其中包括光禄勛邓渊,卫尉宣璠,少府田芬等人,拱手请命:“臣等亦愿断后,抵御敌军。”

“大汉有诸君在。”

“何患不兴!”

当著群臣的面,刘涣对面前这些大臣极尽讚扬。

但其实,即便无人愿意站出担下断后之责,董承,杨奉二人也不会坐视不管,只因他二人目前在军中拥有绝对话语权,定不会亲自涉险,这等差事迟早,也只能落到李乐,胡才,去卑等人身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