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谁来断后?
“陛下深谋远虑,臣深为钦佩,渡河避险既然是陛下的意思,臣等敢不听从?”
此话一出,表明了杨奉支持天子的態度。
董承,杨奉二人麾下各有兵马,亦有將军名號,李乐等人毕竟初来乍到,根基不稳,且此行目的便是寻求政治上的合法化,自然要爭取天子的认同。
彼时汉室尚有余威,天子此次又亲自决策渡河之计,他们自然不会在此事上心生不满。
“臣等谨以陛下之言为准。”
李乐,韩暹,胡才,去卑等人纷纷俯身一拜,紧跟著杨奉做出表率。
“只是……”
李乐沉思片刻,顺著刘涣定下的渡河策略思考。
“既是要躲过李,郭二人追击,那为何不乘船向东,直接抵达孟津,而后再以精简行装,直驱洛阳。”
以李乐看来,渡过黄河前往河东郡虽然可以在一定时间內阻断敌军,但还需再经歷一次渡河,如此以来,抵达洛阳的时间就要向后推迟。
但倘若直接顺流东下,直抵孟津,不仅速度快,而且可以快速抵达东都洛阳。
“不可。”
【记住全网最快小説站 海量好书在 101 看书网,101????????????.??????等你读 】
太尉杨彪此时出列,拱手道:“吾乃弘农人也,熟知此地地貌,从此而东大小约有三十六险滩,如此险境,断不可使陛下乘舟涉险。”
方才言明自己曾任陕县县令的刘艾亦於此时出言。
“太尉所虑极是,吾尝为陕县令,知险滩之危,旧时有商队乘船东行,不幸触礁而亡,乘船尚危,何况如今又无大舟?”
不能乘船东行,那就只能按照天子所说的道路,北渡黄河,抵达河东郡。
经过密议,决定由李乐密造船只,遣人收买民户木板,另外拆除皇室车架为木材,由大匠梁邵带领,製作简易木筏与船只,待船只造成后,李乐先带一些人马渡河,在河对面建立接应点,同时遣人通传河內太守张杨,河东太守王邑派军接应。
“另外,朕会亲自下詔,公开李傕,郭汜劫掠宫人之罪,以及其在长安所犯下的种种罪行。”
刘涣说罢,復又看向文臣一侧为首的太尉杨彪。
“太尉乃弘农人士,弘农杨氏乃东京名族,可联络本族,散布李傕,郭汜欲屠曹阳之讹言,动摇其民心与粮餉之基。”
杨彪听罢,瞬间会意,起身拜道:“臣谨遵圣旨。”
歷史上的渡河因为决定太过仓促,加之李傕,郭汜二人领兵在后追杀,导致船只筹备不足,仅有十数只,大臣,军卒爭相上船,渡河场面极其混乱。
现如今既已提早做下渡河决定,第一批次渡河必然为天子,皇后以及三公大臣等一眾朝廷核心人员,第二批次则为虎賁,御林军以及宫人与护送的皇室物品,第三批次可渡一部分军队精兵,但不管以何种方式渡河,都要有留下断后的军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