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渡河
断指、冻溺,士孙瑞等重臣被杀,皇室威仪將会彻底崩解。
而刘涣的想法,便是现在直接过河,省去继续东进途中可能遭受的战事。
虽然追兵將至,即便是现在渡河,也要遭受一定的兵力损失,但不管从哪方面来看,这种损耗都要比歷史上继续东进,损失惨重后再狼狈过河的结局要好得多。
“李傕,郭汜之徒乱政擅权,昔日挟朕以制朝廷詔令,一自命为大司马,一自命为车骑將军,又於长安鬻爵害民,罪状滔天,今一朝失朕,如丧正统,其心必惊而穷追不捨。”
“虽遭小败,然或许已经窥探援军之数,如果执意东行前往陕县,则很有可能连曹阳都走不出去。”
见眾人陷入沉思,刘涣復道:“若於曹阳渡河,一可以避免曹阳至陕县一路伤亡。同时亦可防止行动不便的女眷被李,郭之军掳走。”
“二来可以缩短至少五日行程,抢占河东军庇护。”
“三则可以削弱李傕追击意志,若在此时再遣人使计离间二人,则李催,郭汜二人可不攻而破。”
刘涣儘可能將利弊分析摆在明面,但此时的他並非缔造汉统的开国皇帝刘邦,亦非中兴汉室的光武帝刘秀,他只是一个逃难途中的皇帝,虽是天子,却仍要依赖別人保护。
自然,决定权也掌握在手握兵权的將领手中。
许是未料到天子突然变得这般熟悉军务,亦或是摸不透董承,杨奉,以及以李乐为首的白波军將领的態度,群臣一时间皆沉默不言。
帐內寂静无声,只是听得见武將粗重的呼吸以及帐外偶尔传来的鸟声悲鸣。
“陛下所说,臣深以为然。”
在逐渐僵硬的气氛中,董承率先出言,打破了无人发言的局面。
方才他仔细倾听了陛下所言,发现直驱陕县確实风险太大,鑾驾极有可能还未出曹阳便被身后的李,郭贼兵赶上,到时免不了又是一番恶战,若战而不胜,最先遭殃的便是女眷。
他董承还指望著妹妹承幸於天子,让自己成为下一任汉帝的舅舅,自然不容许此等事情的发生。
更何况。
董承將余光瞥向面前的李乐,胡才,韩暹,去卑四人。
现在虽有白波军以及匈奴轻骑的援助,但这些一个先前是黄巾余部,一个是外族骑兵,战斗能力暂且不说,就单论忠心程度,他都怕这些军队临阵倒戈,密通李傕,郭汜之军將天子掳走。
想及此处,董承復又转身,有意询问身旁的兴义將军杨奉。
“杨將军觉得如何。”
杨奉目光落在地图上,沉思片刻,心里总归还是觉得有些不稳妥,他正欲再出言相劝,谁料一抬头,却与天子目光正好交匯,其中既有对他的信任,亦有对渡河一事的决心。
杨奉一震,末了,本来想说的话终究还是咽了回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