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饭店做了这么多年醃篤鲜,总觉得差点意思,今天喝了儿子做的,才知道问题出在哪。

是少了这份用心,少了这份对食材的理解。

这么多年的厨子白干了,还不如一个孩子。

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啊。

“建军,你这麻笋是怎么处理的?一点涩味都没有。”林国强就像个刚进门的学徒一样,忍不住问。

林国强的两个同事也放下了碗,两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盯著自己,林建军倒是有些不好意思起来。

“焯水的时候加点盐和香油。”对於父亲他们自己自然没有保留,“还有,一定要用开水燉,汤才会白。”

“受教了。”林国强点点头,又喝了一大口汤。

他的心里有一丝酸楚,自己作为老厨子了,之前竟丝毫没有发现儿子还有这等天赋。

看来,即便自己不回来给他搭把手,这小子还是能做出些名堂的。

难道自己让他復读真的错了吗?

“我说桂英吶,真没想到建军还有这长处。”

王阿婆捧著青瓷碗,指尖几乎要嵌进碗沿。

碗里的醃篤鲜还冒著热气,奶白色的汤麵上浮著层薄薄的油,五肉的肥瘦在汤里半沉半浮,麻笋块被燉得通体透亮,咸肉的红边像抹了胭脂,混在其中格外惹眼。

她小心翼翼地抿了口汤,那股鲜气顺著喉咙往肺里钻,带著竹笋的清甜、五肉的醇厚,还有咸肉特有的酒香,像是把一年四季都嚼在了嘴里。

“哎哟喂……”王阿婆咂著嘴,声音都发颤,“建军你这手艺,比城隍庙老字號的还绝!你妈真是好福气,养出这么个会做菜的儿子。”

赵桂英坐在旁边的小马扎上,手里还攥著擦灶台的抹布,闻言笑得眼角堆起褶子:“这孩子就是瞎琢磨,哪能跟老字號比。”

嘴上谦虚著,目光却不住地往灶台上瞟。

新砌的灶台还泛著水泥的潮气,可燉出的汤竟香得能勾人魂魄。

林国强的两个同事也没客气,呼嚕呼嚕喝著汤,筷子在碗里翻找著竹笋。

高个子的李师傅是红旗饭店的白案师傅,平时最瞧不上家常菜,此刻却头也不抬地说:“国强,你家小子这火候拿捏得真绝!竹笋不涩,五肉不腻,这汤燉得跟牛乳似的,比咱后厨大师傅做得还地道。”

另一个戴眼镜的张师傅附和著:“可不是嘛,就这手艺,搁国营饭店里至少是三级厨师的水准。建军要是肯来红旗饭店,我跟主任说说,肯定比你这临时工强。”

林国强蹲在灶台边,吧嗒著香菸,脸上绷著没说话,耳根子却红得厉害。

他这辈子在饭店里抬不起头,总被人说“临时工没前途”,如今儿子被这么多行家夸,比自己得了奖状还受用。

烟锅里的火星明明灭灭,不断映著他嘴角藏不住的笑意。

林建军站在一旁,手里攥著擦碗布,心里暗暗鬆了口气。

他特意在汤里多燉了十分钟,让咸肉的滋味彻底渗进春笋里,又临出锅前撒了把葱提香。

这是前世跟苏城老师傅学的窍门,没想到效果这么好。

“几位叔伯要是爱吃,以后常来。”

林建军笑著往他们碗里添汤,“我爸的响油鱔糊才叫一绝,改天让你们尝尝。”

“那感情好!”李师傅拍著大腿,“要是你家以后能开个排档,我们天天来捧场!”

正说著,弄堂口传来自行车铃鐺声,“叮铃铃”一路响到天井门口。

一个穿著蓝色工装的年轻男人支起车子,车后座的饭盒“哐当”撞在车架子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