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母亲的抉择
“我说我不復读了。”
林建军看著母亲的眼睛,一字一句地说,“读大学不是唯一的出路,咱想別的办法挣钱。”
“你疯了?”
赵桂英的声音拔高了,“你爸为了让你读书,在饭店里当牛做马,我起早贪黑摆摊,你说不读就不读了?”
她急得直拍大腿,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是不是我没本事给你凑学费,你就故意气我?”
“不是的妈。”
林建军赶紧扶住她的胳膊,“您听我说,我不是气您,我是真觉得……咱可以自己干。”
他指向门口的天井:“您看咱家这院子,虽然小,但支个灶台够了。咱不用出去摆摊,就在家给邻居做几顿饭,收点粮票和零钱,稳当,还没人抓。”
赵桂英愣住了:“在家做饭卖?那不是跟人家说的『个体户』一样吗?让人戳脊梁骨的!”
“咱不叫卖,叫搭伙。”
林建军早想好了说辞。
“王阿婆儿子在汽轮机厂三班倒,她腿脚不利索,咱每天多做一份,收她点粮票,算帮邻居忙,谁能说啥?”
他凑近了些,压低声音:“再说了,爸在红旗饭店做了十几年,那手艺搁在那儿呢。他做的浓油赤酱小排骨,比饭店里的还香,咱就做这个,肯定有人吃。”
赵桂英还是犹豫,搓著手:“可……可这能挣几个钱?够你的学费吗?”
对於读书上大学这件事,她还是不愿轻易放弃。
“肯定够!”
林建军篤定地说,“汽轮机厂那么多工人,三班倒,谁家没个没人做饭的时候?咱一天哪怕只做十份,一份收5两粮票加3毛钱,一个月下来就有九十块,扣掉成本也有不少呢,比爸在红旗饭店做临时工强啊!”
他怕母亲不信,掰著手指头算:“煤是家里的,菜咱去郊区找菜农买,能便宜点。就算除去本钱,一个月挣个大几十没问题,够我復读的学费了,还能给您买止咳药。”
提到止咳药,赵桂英下意识地捂了捂胸口,轻咳了两声。
“你看你又咳了。”
林建军赶紧说,“摆摊多累啊,天不亮就起,风里来雨里去的,万一再冻著……”
他没敢说下去,但意思很明显。
赵桂英沉默了,看著案板上的餛飩,又看了看天井里堆著的破纸箱,眉头拧成了疙瘩。
这时,门“吱呀”一声开了,林国强扛著一摞煤饼走进来,脸上沾著黑灰,看到屋里的情形,愣了一下:“怎么了这是?”
赵桂英没说话,眼圈红了。
林建军把事情跟父亲说了一遍,当然也提了一嘴自己不想復读的想法,末了加了句:“爸,您那醋汁的手艺,真的甘心在饭店里当一辈子临时工?”
林国强把煤饼放在墙角,拍了拍手上的灰,蹲下来抽菸,没说话。
想在国营饭店转正太不容易了,他也正愁呢。
菸捲的火光在他脸上明明灭灭,映出满脸的疲惫。
红旗饭店的临时工,乾的是最累的活,拿的是最少的钱。
每天天不亮就去剁馅、杀鸡,晚上关店了还要刷锅洗碗,就为了那个渺茫的“转正”名额。
可谁都知道,那名额早就內定给了主任家亲戚了,他不过是个陪跑的。
“在家做饭……能行吗?”
林国强终於开口,声音沙哑。
“咋不行?”林建军抬高了嗓门。
“王阿婆刚才还来问,说她儿子今晚夜班,能不能让咱多做一份饭,她愿意给粮票。”
这是他编的,但王阿婆的儿子確实三班倒,这话不算离谱。
看著父亲皱著眉头在犹豫,手中的香菸一口接著一口,林建军知道,有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