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声音更加洪亮:“此外,商会的利润,更將源源不断地投入到『生財养民之力』本身的提升上去。改良纺织机器,让它更快更省力,这是提升织造的能力;开垦荒地,引进良种,扩大田,甚至不惜重金、不畏艰险,远赴琼州秘密寻找耐湿热的良种,这是夯实原料根基的能力;兴办蒙学,开启民智,孕育未来能够发明、能够改进的才智力量!今日所获之利,全部投入於这种『力量』的增长之中!”

这时,又有一名学子追问道:“先生,优厚酬劳乡民,广泛兴办善举,固然值得讚许。但这样的投入,如同细流匯入大海,究竟要到什么时候才能见到『布衣天下』的宏大成效?”

陈子壮神色严肃,目光深远:“这个问题直指根本!『布衣天下』,不是一天就能成功的,更不是空话可以实现的,它的根本,就在於不断提升『生財养民之力』。机器得到改良,织布速度成倍增加;田不断扩大,原料供应充足;技艺持续精进,损耗不断减少;產能提升,布匹產量日益增多。等到这种『力量』日益强盛,生產出的布匹堆积如山、广阔如海,它的价格自然就会隨之下降,日渐平实。假以时日,寒窗苦读的学子,田间辛勤的农民,市井奔波的工匠,一定能穿上价廉物美的琼林素布,免受寒冷之苦。这就是『用商业的利润,践行圣贤的道理』,是『知行合一』在乡梓之地的实践!今日的所有投入,都是在为『布衣天下』积蓄那最根本、最磅礴的力量!这种力量不积累起来,宏大的愿望终究只是空谈!”

讲堂后排,工匠代表们屏住呼吸,全神贯注。台上那些引经据典、剖析国家政策的高深话语,对他们来说如同天书一般难懂。

然而,当陈子壮讲到沙贝的水利、蒙学、义仓,讲到改良飞梭、扩大田、寻找良种时,他们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

费尔南多分发的讲义,此刻成了他们的救命稻草。

纸张上,字大行疏,用词浅显:

“先生讲:布分好坏,各取所需。”

“商会赚钱,修水利,办义学,养孤老。”

“钱再投回去,做更好织机,种更多。”

“为了以后布多,布便宜,大家有衣穿。”

相对简单的总结,却也概括了陈子壮想要表达的內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