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地区得益於相对发达的商业和印刷业,识字率確实比北方许多地方要高。

一位头髮白的老织工,眯著昏的眼睛,手指颤抖著,一个字一个字地指著念给旁边的冶铁匠听。

冶铁匠一边听,一边看著台上慷慨激昂的陈子壮,又低头看看手中讲义上的“好布”、“坏布”、“种”几个字,脸上露出一种似懂非懂,却又觉得莫名亲切、与自己有关的神情。

一些年轻的学徒,则努力將讲义上的字与先生偶尔提到的“飞梭”、“田”联繫起来,心中隱隱约约,似乎有一扇门被推开了一条缝隙。

前排弟子区,林承曜身体微微前倾,眼中闪烁著前所未有的光芒。

他侧过头,对身旁的陈邦彦低声说:“令斌兄,先生今日的分析,真是深刻透彻!特別是用『生財养民之力』这条主线贯穿始终,首尾呼应,把漕运弊端、商业阻碍、白银问题、商道、工技,全都囊括进去了,原来商业之道,工匠之术,都是为了『疏通』这种力量、『养育』这些百姓。以前,是我过於拘泥书本章句,不认识实务的重要性了。”

陈邦彦点头,望著讲台上恩师的身影:“正是!先生用琼林的实践作为例证,將圣贤之道与商业工技融合在一起,这才是真正的『知行合一』。『各適其需』,『以利养义』,不但不违背圣贤教导,反而是最务实济民的方法!这条道路极其重要,关係到国运民生,我们这代人应当深入研究,努力实践!”

坐在一旁的李德贤、张家玉、文可等弟子,也是不住地点头赞同。

……

广州知府衙门后堂的书房里,暖炉驱散了冬日特有的潮湿寒气。

王命卿刚刚批阅完一叠公文,正端著一杯温热的龙井茶,轻轻吹著气。

他的亲信幕僚安静地站在一旁,低声匯报著:“大人,今天琼林书院很是热闹。陈秋涛先生公开讲授『致用』学说的第二篇,专门探討经济之道。听说听讲的人有近三百,不只有秀才学子,连他们商会里的许多工匠和伙计,也被特许进去旁听了。”

王命卿喝了一口茶,眉毛微微扬起:“哦?讲经济之道?陈公真是好兴致。可惜本官公务繁忙,抽不开身,无缘亲自聆听他的高论了。”

记住我们101看书网

他放下茶杯,语气平淡地说:“经商终究是末流,读书人的清议才是正道。陈公的才学是好的,只是……”

话还没说完,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负责文书传递的衙役在门外紧急稟报:“府尊大人!京师来的八百里加急邸报到!”

幕僚立刻快步出去,隨即捧著一份密封的公文回来。

他拆开阅览时,手指微微发抖,脸色逐渐变得苍白,声音都变得断断续续:“大人,这是十月廿三日从通政司发出的邸报,建虏首领黄台吉亲自率领大军,绕道蒙古,已经攻破长城喜峰口入关了。遵化城失陷,蓟州形势危急,京师已经戒严。”

“啪嚓”一声,王命卿手中的茶杯脱手坠落,在坚硬的地面上摔得粉碎,温热的茶汤溅了一地。

他猛地站起身,双手撑著桌案,而幕僚则是担忧地看著他。

沉默了许久,王命卿才用低沉而紧张的声音自问道:“京师……皇上是否安好?”

岭南寒风呼啸。

……

回到两月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