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场里,一些个体户已经摆起了小摊,售卖著各种小商品,虽然种类不多,但比国营商店多了几分生气。

他甚至在攒了一段时间钱后,凭著票据,咬牙买了一台九英寸的黑白电视机。

当他把电视机小心翼翼地搬进新家,插上电源,屏幕上雪闪烁,然后出现中央电视台的画面时,蔡卫国的心里充满了满足感。

这是他来到这个时代后,第一次真正感受到生活水平的质的提升。

晚上,他坐在电视机前,看著新闻联播里关於改革开放和经济特区的报导,前世的记忆与眼前的现实交织,让他对未来的发展有了更清晰的预判。

他也会在电视机前,收看当时流行的电视剧,比如《霍元甲》或《上海滩》,感受那个时代独特的文化氛围。

一个周末,蔡卫国难得休息,他决定去感受一下林城的市井风情。

他挤上了一辆老旧的公交车,车厢里拥挤不堪,人们用带著浓重林城口音的方言交流著,声音此起彼伏。

他听到有人抱怨今天的猪肉又涨了几分钱,抱怨著粮票不够用。

有人则在討论电影院新上映的港片《英雄本色》有多么精彩,说周润发如何帅气。

公交车在依山而建的街道上顛簸前行,穿过那些老旧的木结构老房子,窗外是鳞次櫛比的青瓦屋顶和偶尔闪过的翠绿山林。

他看著窗外,心中不时將眼前的景象与2025年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都市进行对比,那种时空交错的魔幻感,让他既感到新奇又有些恍惚。

他下了车,漫步在一条老街上,石板路被岁月磨得光亮。

空气中瀰漫著肠旺面和丝娃娃的香味,路边的小摊上摆著热气腾腾的洋芋粑。

他买了一碗肠旺面,坐在路边的小板凳上,感受著林城特有的麻辣鲜香,面里的肥肠和血旺,让他吃得额头冒汗。

他还看到一些穿著喇叭裤、戴著蛤蟆镜的年轻人,在街头巷尾晃荡,手里拿著录音机播放著港台歌曲,那是当时最时髦的装扮。

他们是这个时代最前卫的一群人,也预示著时尚和文化的变迁。

傍晚,他走进一家老电影院。

他用几毛钱买了一张电影票,票面是手绘的电影海报,简单而粗糙,上面印著电影名字和场次。

他坐在木质的座椅上,看了一场当时正热映的电影。

电影院里坐满了人,空气中弥杂著汗味和烟味,大家对电影情节的反应热烈而直接,笑声、掌声此起彼伏,偶尔还有人激动地拍著大腿,发出惊呼。

散场后,他又在公园里坐了一会儿,公园的长椅上坐满了纳凉的人,有的在扇著蒲扇,有的在低声聊天。

他听著人们用收音机播放邓丽君甜美的歌声,或者偶然传来崔健那充满力量的摇滚乐,这些都是那个时代最鲜明的文化符號。

公园角落里,几个年轻人围著一台录音机,跟著迪斯科的节奏扭动著身躯,引来不少人围观,甚至有人跟著学两步。

在这些温馨而充满时代气息的日常中,蔡卫国的心境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他不再仅仅是一个来自未来的旁观者,他开始真正融入这个时代,感受著它的脉搏,体会著这里的人情冷暖。

他意识到,他不仅仅是在改变建筑行业,也是在改变这个家庭的命运,用自己的双手,为妹妹和自己,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这种沉甸甸的责任感,让他更加坚定,也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