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调 令
少年宫项目的主体结构,在林城初冬的寒风中顺利封顶。
这只是一个阶段性的胜利,意味著最核心的结构部分已告一段落,但距离项目竣工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工地举行了一场简朴的封顶仪式,只有几面红旗在寒风中猎猎作响,以及工人们疲惫却带著喜悦的真实神情。
王辰宇项目经理站在高处,声音洪亮地发表了讲话。
他特別提到了蔡卫国和他的技术团队,称讚他们是“在最困难的时候,力挽狂澜的中坚力量”。
蔡卫国站在人群中,看著工友们投来的尊敬目光,心里踏实而平静。
封顶之后,项目隨即进入了內部二次结构、装修和外墙装饰阶段。
技术上的挑战虽然不再是结构安全这种生死攸关的大事,但精细化管理和各工种间的协调工作变得尤为重要。
蔡卫国依然每天穿著那件沾著灰尘的工装,拿著他的小本子,在工地上穿梭巡视,本子上密密麻麻地记录著施工节点和质量检查数据。
他会蹲下身子,检查每一处水电预留孔洞的位置是否精確,每一块砖的砌筑是否平整,甚至外墙涂料的顏色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公司总工王敬忠和生產副经理李副经理对少年宫项目主体结构的顺利完成感到非常满意。
他们在公司內部会议上多次提及蔡卫国,称他为“公司年轻一代的佼佼者”。
一次公司例行检查,王敬忠特意把蔡卫国叫到一旁。他指著一份公司內部报告,上面详细列举了少年宫项目在混凝土质量、成本控制和进度管理上的突出表现。
“小蔡啊,这个项目,给公司长脸了。”王敬忠语重心长地说。
“特別是你提出的修补砂浆,我们技术部已经组织人研究了,很有推广价值。”
李副经理则更务实:“小蔡,少年宫项目进展顺利,公司效益也跟著好转。现在外面有很多项目,但质量参差不齐。”
“我们公司要保持优势,还得靠技术。你有什么想法,儘管提。”
面对两位领导的夸奖,蔡卫国只是憨厚地笑了笑,扶了扶头上的安全帽,露出了被晒得黝黑的额头。
他捏紧了手里那本卷了边的笔记本,说道:“王总工,李副经理,这都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
“其实,少年宫这个项目能顺利,也多亏了公司基础打得好。”
“不过,我在现场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正想跟两位领导匯报。”
王敬忠和李副经理对视一眼,都来了兴趣。王敬忠示意他继续说:“哦?有什么问题,你儘管说。”
“我觉得我们的质量管理,很多时候还是靠老师傅的经验和项目负责人的责任心在撑著。”
蔡卫国说道“你看,像这些细节,这次是我盯著,下次换个项目,换个技术员,还能不能保证一样的標准?”
“我建议,我们应该建立一套更系统化的质量管理体系。”
“把这些经验变成標准,对新来的年轻技术员进行系统化的岗前培训。”
“让他们一来就知道我们公司的活儿该怎么干,標准是什么。”
李副经理点了点头,觉得有道理,但还是从经营角度考虑:“培训是好事,但成本和时间……”
【写到这里我希望读者记一下我们域名 读小说上 101 看书网,101????????????.??????超省心 】
“李副经理,这笔投入是值得的。”蔡卫国诚恳地接话。
“这是我们保持质量优势的根本。而且,我还有个想法。”
“您刚才说要保持优势,我觉得光防守还不够,得主动进攻。王总工,我们能不能成立一个专门的技术攻关小组?”
“技术攻关小组?”王敬忠的眉毛扬了起来,这个提法很新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