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时代印记
走到蔡卫国的“实验室”前,他停下了脚步,看著那排用饭盒做的、形態各异的试块,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
“辰宇,这就是你们搞的修补方案?胡闹!工程技术是能这么儿戏的吗?跟小孩玩泥巴有什么区別?”
王辰宇额头见了汗,刚想解释,张勇已经拿起一把小锤子,准备测试一块养护了三天的试块,这是他们目前最有信心的配比。
“钱总工,您看看,我们这试块强度可以的。”张勇想证明给他们看。
他深吸一口气,对著试块中心“当”的一声敲下去。
预想中清脆的撞击声没有出现,反而是一声闷响,小锤子落下处,试块“噗”的一声裂开,边缘直接碎成了粉末。
张勇的脸瞬间涨得通红,愣在当场。老李也尷尬地別过头去。
钱总工冷笑一声:“看到了吗?这就是你们不按规矩办事的结果!我告诉你们,別搞这些歪门邪道,就用传统的水泥砂浆,一层层抹,虽然慢,但稳妥!”
“钱总工,这不是方案的问题。”蔡卫国忽然开口,声音不大,却很清晰。
他走上前,捡起一块碎裂的试块,在手里捻了捻:“是这批水泥的稳定性太差,早期强度上不来,后期收缩也大。您看这断面,结构疏鬆,胶结得不好。”
他转向王辰宇:“王经理,我昨天就说了,这批水泥有问题。我们换前天那批水泥再做一次,肯定没问题。”
钱总工不屑地看著他:“你一个年轻人懂什么?水泥出厂都是合格的。我看就是你们乱加东西,把好好的水泥给搞坏了!”
蔡卫国没有爭辩,只是平静地看著王辰宇。
王辰宇咬了咬牙,在总工和这个年轻技术员之间,他选择再信一次蔡卫国。
“钱总,您別急。小蔡在技术上確实有一套,我们再给他一天时间,用您说的『合格』水泥,我们再做一次对比试验,到时候用事实说话!”
钱总工拂袖而去,留下一句“我等你们的结果”,气氛僵到了冰点。
在工地的日子,蔡卫国也慢慢適应了1985年的生活。
这天傍晚,经歷了一场紧张的对峙,他忙完手头的活,去工地旁的小卖部买烟。
小卖部狭小昏暗,玻璃柜檯里摆著几瓶玻璃瓶装的汽水,一瓶汽水只要几毛钱。
他掏出几毛钱和一张烟票,递给柜檯后面那个头髮白的大妈。
“来包大前门。”蔡卫国说。他前世抽的是混合型香菸,味道淡雅,此刻对这种浓烈的烤菸味还有些不习惯,但今天,他需要这股辛辣来驱散心头的压力。
大妈接过钱和票,熟练地从柜檯后面摸出一包烟递给他。
蔡卫国接过烟,指尖摩挲著那粗糙的纸质包装,內心深处涌起一种强烈的时代落差感。
他回忆起2025年便利店里琳琅满目的香菸品牌,以及手机扫码支付的便捷,那种科技的飞跃让他感到恍如隔世。
小卖部里老旧的收音机里,正播放著一首当时流行的歌曲,旋律缓慢而悠扬,透著一股质朴的年代感。
月底发工资时,除了几十块钱的现金,蔡卫国还领到了一叠票证:粮票、油票、布票……他拿著这些票证,盘算著如何用它们和有限的现金,改善自己和妹妹的生活。
他想起前世,买东西只要手机一点,想吃什么就有什么。
而现在,即使有钱,没有对应的票证,有些东西也根本买不到。
他特意去了一趟粮店,看著长长的队伍,人们手里都捏著各种票据。
售货员熟练地撕下票据,然后用铁勺从大麻袋里舀出米麵。
他注意到猪肉一斤才七毛多钱,但需要肉票,而蔬菜则相对便宜一些,不需要票。这一切都在提醒他,必须儘快拿出成果,保住这份工作,这不仅关乎工程,更关乎生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