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剪辑师,能通过节奏的控制、镜头的组接、情绪的铺垫,化腐朽为神奇,將散碎的片段编织成流畅动人的故事。

同样一部电影,不同的剪辑师能剪出完全不同的风格来,最后成片的评价也会完全不同。

不过在陈屿的印象中,他最喜欢的还是郭达斯坦森动作片那锐利的剪辑风格。

他看得入神,偶尔夏师傅会简单问一句:“陈编剧,你看这里,这个镜头接后面这个,情绪顺不顺?”

陈屿便会说出自己的看法,一老一少交流虽不多,却颇有几分默契。

当夏正秋师傅第一次看到从山丹军马场带回的全部拍摄素材时,他坐在放映机前,久久没有说话。

一格格画面闪过:辽阔壮美的草原晨昏、牧民们淳朴的笑容、朱琳那双会说话的眼睛里蕴含的万千情绪、朱时茂复杂的內心戏、送別时那追车的心碎一幕……

尤其是那些由陈屿掌镜的片段,带著一种质朴却精准的力量。

放映机的光在他眼镜片上反著光,看不清眼神。

直到一段落完,房间里陷入短暂的黑暗和寂静,才听到夏师傅长长地、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又缓缓吐出,仿佛要將胸腔里积压的感慨都排出来。

“好……真好……”他喃喃自语,声音有些沙哑,

“这拍得.....不错啊,老刘啥时候有这么高水平了?”

陈屿:“......”

他说的“不错”,既指那片土地和故事,也指那些投入了真情的演员。

或许,也包括了那些意外由陈屿捕捉到的、充满生命力的镜头。

在厂里工作的间隙,陈屿还遇到了一个有意思的插曲。

那天他去后勤部门领办公用品,看到一个年轻人正和后勤科的同志说著什么。

年轻人看上去二十出头,个子挺高,面容清秀中还带著点未脱的稚气,但眼神很活络,透著机灵和一股子急於抓住机会的劲头。

他穿著半旧但乾净的中山装,正在努力推销著什么,好像是推荐文工团的演员来厂里试镜跑个龙套之类的。

陈屿本来没太在意,但隱约听到那年轻人自我介绍:“……是铁路文工团的,我叫张国利……”

张国利?陈屿心里一动,放慢了脚步。

这名字,在后世可是无人不知啊!

没想到现在这么年轻,还是个四处找机会的“小透明”。

张国利显然也注意到了陈屿这个生面孔,尤其是听到后勤科的人隨口说了句“陈编剧,您要的东西备好了”,他的眼睛顿时一亮。

等陈屿拿好东西出来,张国利立刻热情地迎了上来,脸上堆著谦逊又热切的笑容。

“您就是《牧马人》剧组的陈屿编剧?哎呀,久仰大名!我特別喜欢你们这个剧本,故事太感人了!”

这突如其来的热情让陈屿有点想笑,心想你现在上哪儿久仰我去?

但他也理解,这年头,一个没什么根基的年轻演员,想要出头,就得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

嘴甜、腿勤、眼尖是必备技能。

庆奶能做得到的事,人家凭什么办不到?

“你好,我是陈屿。”他笑著点点头。

“陈老师,您好您好!”张国利双手握住陈屿的手,使劲晃了晃,

“我是铁路文工团的张国利,我们团经常和咱们峨眉厂有合作。能遇见您真是太荣幸了!”

两人站在厂区的路边聊了几句。

张国利言语间对电影充满了嚮往,不断打听《牧马人》拍摄的趣事,眼神里全是羡慕。

聊到兴头上,他更是热情地发出邀请:“陈老师,相请不如偶遇,眼看也快到饭点了,不知道您有没有时间?我请您吃个便饭?就对面那家小馆子,味道还挺地道的。”

这其中的心思,陈屿自然明白。

无非是想结交一下厂里的编剧,混个脸熟,万一以后有什么合適的角色,能想到他这个人。

这对於一个还在跑龙套、苦苦等待机会的年轻人来说,太正常了。

陈屿看著眼前这个未来影帝青涩而诚恳的模样,觉得很有意思,也没拒绝。

多个朋友多条路,何况张国利之后也会加入峨眉厂。

他爽快答应:“行啊,那就让你破费了,正好我也听听你们文工团的故事。”

一顿饭下来,聊得倒也投机。

张国利很会说话,既表达了对陈老师的尊敬,又不失年轻人的活泼和见解。

陈屿也觉得,提前结下这份善缘,说不定以后真有用得上的时候。

这1979年的峨眉厂,真是藏龙臥虎,

而未来之星,没准就在哪个角落等著发光呢~

(求月票求推荐票,感谢大佬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