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天道自然,吉凶偶会
头曼城內,吕宣与黄龙相对而坐,中间隔著一张简陋的木案。
吕宣率先开口,语气诚恳:“此次西河之行,能得郭君及西河太平道眾鼎力相助,多赖先生从旁相助,此恩此情,宣铭记於心。”
黄龙缓缓摇头,脸上满是疲惫,“吕君过谦了。老夫不过递了一封信。能得郭君如此信任,还是因吕君自身胆识过人,行事磊落,更兼有那份体恤生民疾苦之心,为西河的信眾解决了困难,方才得到信任,而非老夫说过什么。”他嘆了口气,目光投向窗外荒芜的景象,“反倒是老夫……忝为盟主,却让大夫塞贼子猖獗至此,虖河失陷,大羆、哀狖陷於敌手……”
吕宣正色道:“先生何出此言?宣一路疾驰而归,沿途所见,触目惊心。郡县崩坏,豪强闭糶,饿殍遍野,百姓苦不堪言!而头曼城在先生主持下,秩序井然,老弱得食,病患有药。此情此景,莫说其他废障残塞,便是五原郡內许多县城,亦远远不及!”
他语气沉痛起来:“朝廷……朝廷只是下詔免了几个地方官,以为这便是应对天灾、回应天谴了?真是滑天下之大稽!王仲任早就说过,『夫虫食谷,自有止期,犹蚕食桑,自有足时也。生出有日,死极有月,期尽变化,不常为虫……』虫灾起止自有其规律,与官员是否清廉、是否仁德何干?可嘆至今庙堂之上,仍只信那套天人感应的虚辞,罢免几个官员,於止灾救民有何实益?不过自欺欺人,徒令生民涂炭!”
黄龙默默听著,眼中流露出深切的悲哀与无奈,同时也对吕宣的直言不讳感到一丝惊讶,在这个时代,一般可没有人敢於如此直接的表达,吕宣是黄龙知道的第二个敢如此说话的人。
他转回话题:“关於大夫塞提议换俘之事,吕君应当已知晓。日前诸塞头领齐聚,爭论不休,最终亦无定论。而后,虖河城那边也再无音讯。大羆他们……只怕是凶多吉少。”他看向吕宣,“若当时吕君在场,会作何抉择?”
吕宣沉吟片刻,道:“先生,宣以为,重点或许不在於选择换回谁。而在於,大夫塞为何在刚刚攻陷虖河、气势正盛之时,主动提出换俘?”
他继续分析:“我等迟迟没有给出明確回復,以五鹿之智,不难猜出,他们提出的交换人选中,必已有人身死,甚至可能全员阵亡。若他们意在復仇,大羆等人的首级恐早已送至头曼城下。但至今五鹿那边没有动静,反而说明,大羆等人对五鹿还有价值,至於是什么价值——无非人质而已,五鹿料定,只要大羆等人还活著,我等便不能贸然出手,这么看,短期內,大羆等人反而没有性命之忧。”
黄龙闻言,沉思良久,缓缓点头:“吕君此言,確有道理。那……接下来该当如何?”
“大夫塞此次倾巢而出,虽夺下了虖河城,亦是孤注一掷、殊死一搏,伤亡必然不小。他们主动提出换俘,必有拖延时间、藉机休整恢復之意图。”吕宣目光锐利,“由此可见,大夫塞外强中乾,远不如看上去那般强横。当下之急,反在安內,在於救灾活民!”
“应对灾异,王仲任早就给出过办法,当下亟需组织民眾,『堑道作埳,榜驱內於堑埳,杷蝗积聚,以千斛数』,全力扑杀蝗蝻,减少对残存禾苗的啃噬。同时,广设粥棚,安抚流民,防止內乱。待蝗势稍遏,则需儘快补种些耐旱的豆菽黍稷,以期晚些时候能稍有收成,渡过今冬明春之饥饉……”
黄龙听得连连点头,吕宣的一部分想法,其实之前也和他私下交通过,事实上,黄龙现在於头曼城施行的部分措施,背后就有吕宣的影响。
待得到黄龙首肯之后,吕宣又站起身,对著黄龙深深一揖:“此外,宣还有一不情之请,望先生应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