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知己的回信
张振学看了看其他方案,摇了摇头:“第二套方案呢?”
总工办的小李技术员站起来:“第二套方案是在第一套基础上的优化,运输距离缩短了500米,但仍然保持较高的安全係数。”
“还是没有根本解决问题。”杜兴国直言不讳,“这样下去,我们的成本控制根本无法达標。”
会议室里的气氛变得有些紧张。几套方案都存在明显缺陷,要么成本过高,要么效率低下。
这时,林胜利缓缓站起身。他的手中拿著一捲图纸,那是他昨夜根据王朝丽的建议和自己的思考绘製的全新方案。
“张经理,我有一个想法。”林胜利的声音平静而坚定,“能否让我介绍一下我的方案?”
何卫东的脸色瞬间变得难看:“林胜利,施工总平面布置是整个项目的核心,不是你一个人能够决定的。”
“正因为重要,所以更需要集思广益。”张振学挥了挥手,“林工,你说说你的想法。”
林胜利展开图纸,一个全新的布置方案呈现在眾人面前。与何卫东的保守方案不同,这个方案大胆而创新,充满了前瞻性的设计理念。
“我的方案核心思想是'流线化作业'。”林胜利指著图纸上的各个功能区,“料场、拌合站、坝址形成一个完整的生產链条,最大限度减少无效运输。”
他的手指在图纸上划过一条优美的弧线:“料场选在上游800米处,这里地质稳定,取料方便。拌合站设在坝址上游300米,既保证了原材料供应,又缩短了混凝土运输距离。”
杜兴国眼睛一亮:“这样一来,运输成本至少能降低40%!”
“关键是弃渣场的选择。”林胜利指著图纸右下角的一个区域,“我建议將弃渣场设在下游的这个冲沟里。这里不仅容量大,而且可以兼作未来的临时道路基础。”
高敏仔细研究著图纸上的標高数据:“林组长,这个方案的高程关係处理得很巧妙。料场到拌合站是下坡,拌合站到坝址也是下坡,充分利用了重力势能。”
“但是安全性如何保证?”何卫东抓住关键问题不放,“你的料场距离主坝这么近,万一发生滑坡怎么办?”
林胜利早就料到这个问题。他从怀中掏出王朝丽信中的技术资料:“根据最新的地质力学理论,我们可以通过边坡稳定性分析,精確计算安全係数。”
他在黑板上画出几个力学图形:“边坡稳定性不仅取决於坡度,更取决於地质结构和排水系统。只要设计合理,完全可以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实现最优布置。”
会议室里陷入了短暂的沉默。林胜利的方案確实精妙,但其中蕴含的技术风险也不容忽视。
张振学沉思良久,终於开口:“林工的方案很有创意,但確实存在一定风险。这样吧,我们先进行技术论证,如果可行性得到確认,再做最终决定。”
何卫东脸色铁青。他没想到林胜利能拿出如此完整的方案,而且在技术上还有相当的说服力。
“我坚持认为,安全是第一位的。”何卫东最后挣扎著,“任何创新都不能以安全为代价。”
“安全当然重要,但因噎废食也不对。”杜兴国直言不讳,“林工的方案如果能够实施,不仅能节省大量成本,还能提高施工效率。”
会议在激烈的爭论中结束。林胜利收起图纸,心中既有期待也有忧虑。他知道,这个方案的通过绝非易事,何卫东绝不会轻易放弃。
走出会议室,高敏追了上来:“林组长,你的方案確实很棒,但何总工不会善罢甘休的。”
“我知道。”林胝利望向远方的雪山,“但有些事情,必须有人去做。”
夜晚,林胜利在营房里给王朝丽回信。他详细介绍了自己的施工总平面布置方案,並感谢她提供的技术支持。
“朝丽,你的信给了我很大启发。虽然前路充满挑战,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科学的態度,一定能够找到最优解。”
他在信的末尾写道:“雪山虽高,但挡不住攀登者的脚步。感谢你一直以来的支持和理解。”
窗外,雪又开始飘洒。但林胜利的心中,却燃烧著炽热的火焰。明天,新的战斗就要开始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