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在窗外无声飘洒,为峡谷披上银装。林胜利推开营房门,炉火的温暖瞬间包围了他。桌上那封来自bj的信件静静躺著,淡蓝色的信纸在火光中泛著柔和的光泽。

他小心翼翼地拆开信封,熟悉的墨香扑面而来。那是属於京城机关办公室的味道——油墨、书卷气,还有一丝淡淡的茶香。这气息与窗外冰冷的雪形成奇妙的对冲,让他的心既沉静又火热。

王朝丽的字跡依然工整秀气,每一笔都透著理性的力量。

“胜利同志:收到你的来信,得知你在两河口的近况,既为你的成就感到高兴,也为那里的艰苦环境感到担忧。高原严寒,望你多保重身体。”

简单的关怀话语,却让林胜利心头一暖。在这个人情冷暖皆因利益的时代,能有人真心关心他的冷暖,实属难得。

信件的重点很快转向技术探討。王朝丽的笔触变得专业而严谨:

“关於你提到的高寒地区混凝土施工问题,我查阅了大量资料。德国最新研究表明,一种名为'亚硝酸钙'的防冻剂,能在零下15度环境中保证混凝土正常硬化。我已將相关论文翻译,隨信附上。”

林胜利翻到信件后面,果然有三页密密麻麻的德文翻译。王朝丽的德语功底让他惊嘆,更让他感动的是,她竟然为了他的一个技术问题,费如此心力。

“另外,关於超高心墙堆石坝的抗震设计,国外正在兴起一种'动力有限元分析'理论。虽然国內尚无实践案例,但我相信以你的能力,完全可以將其简化应用於两河口项目。”

有限元分析!林胜利眼中闪过一道光芒。这个概念他在前世接触过,但在80年代,这还是绝对的前沿理论。王朝丽能接触到如此先进的技术信息,足见她在学术界的地位。

更重要的是,她对他的信任。“我相信以你的能力”——这句话的分量,比任何讚美都重。

他拿起笔,在笔记本上飞快记录著。有限元这个词太遥远,但在两河口,或许他能用网格和力学模型,搭建一个属於80年代的“手动有限元”。

信的末尾,王朝丽的语气变得有些凝重:

“顺便提一句,局里关於两河口施工总平面布置的方案討论爭议很大。陈凯作为机关新锐,也参与其中。他主张採用一个'四平八稳'的保守方案,成本高昂但风险极低。不少领导倾向於支持他的观点。”

林胜利的眉头瞬间皱起。陈凯!这个名字又出现了。从龙溪到两河口,这个傢伙总是阴魂不散。更要命的是,他现在已经能够影响重大技术决策。

“施工总平面布置关係到整个项目的成败,希望你能提前做好准备。以我对你的了解,你一定会有更优秀的方案。期待你的好消息。”

信件最后,王朝丽写道:“雪域高原虽苦,但有志者事竟成。愿你如雄鹰展翅,翱翔九霄。”

林胜利將信件轻轻放下,心中五味杂陈。王朝丽给他的不仅是技术支持,更是精神上的理解和认同。在这个孤独的奋斗路上,她是唯一能与他在智力层面並肩作战的伙伴。

窗外,雪已经停了。整个工地银装素裹,远处的峡谷在雪后显得格外险峻。雪覆盖了大地,掩盖了所有的杂乱,整个峡谷像一张巨大的白纸,等待著工程师用智慧和胆识在上面画出最宏伟的蓝图。

他走出营房,深深吸了一口冰冷的空气。远处,几个爭论不休的料场、弃渣场选址在雪中若隱若现。那些看似简单的选址问题,实际上关係到整个项目的生死存亡。

如果让陈凯那种只求无过的方案通过,两河口项目未来几年的效率和成本,將是一场灾难。

他必须行动了。

第二天清晨,项目部会议室里已经坐满了人。张振学经理端坐主位,何卫东坐在他的右手边,神情严肃。几个总工办的技术员拿著厚厚的图纸,正在进行最后的准备。

“同志们,今天我们要討论的是两河口项目施工总平面布置方案。”张振学敲了敲桌子,“这个方案將决定我们未来几年的工作效率和成本控制。希望大家畅所欲言。”

何卫东清了清嗓子,率先发言:“根据总工办的研究,我们制定了三套方案。第一套是標准方案,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安全係数高但投资较大。”

他展开图纸,指著上面密密麻麻的布置点:“料场设在上游2公里处,弃渣场选择下游安全地带,混凝土拌合站布置在坝址右岸。这样布置虽然运输距离较远,但绝对安全可靠。”

杜兴国皱了皱眉:“何总工,这个方案运输成本太高了。光是料场到拌合站的距离就是2公里,每天光运输费用就是一笔巨大开支。”

“安全第一!”何卫东语气坚决,“我们不能为了节省成本而冒险。万一出现地质灾害,损失將无法挽回。”

高敏在一旁翻看著计算书,眉头越皱越紧:“何总工,按照这个方案,仅运输费用一项,就比预算高出30%。这对整个项目的经济性影响太大了。”

何卫东不以为然:“经济帐要算,但安全帐更要算。我寧可多钱,也不愿意承担安全风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