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题写著“龙溪水电站提前併网发电,创多项国內记录”。

文章简短地介绍了龙溪工程的建设成就,最后一段特別提到了项目部的技术功臣——助理工程师林胜利。

看著自己的名字变成铅字印在报纸上,林胜利心中却波澜不惊。

他轻轻將报纸折好,塞进座椅后的杂物袋中。

真正的荣誉不在於媒体的报导,而是刻在那座巍峨的大坝上,刻在每一方优质的混凝土中,刻在无数个挥汗如雨的日日夜夜里。

火车重新启动,窗外的景色继续变换。林胜利取出信纸和钢笔,开始给王朝丽写信。

这已经成了他们之间独特的交流方式——用技术难题来传递思想的共鸣。

“朝丽同志,见信好。我现在正在前往两河口的火车上,心情既兴奋又忐忑。

两河口工程面临的技术挑战远超龙溪,特別是高寒地区的混凝土施工问题。

我初步考虑採用掺加防冻剂的方案,但具体配比还需要大量试验验证。

你在局里接触的资料更全面,不知对此有何见解?另外,关於超高心墙堆石坝的抗震设计,

国外是否有相关的理论研究可以参考?期待你的回信。此致敬礼,林胜利。”

信写得很长,每一个技术细节都描述得清晰准確。

他没有提及自己在龙溪的功绩,也没有抱怨即將面临的困难,只是纯粹地探討技术问题。这种专注和纯粹,正是一个真正工程师的品格。

將信纸折好装入信封,林胜利在封面写上王朝丽的地址。这封信將在下一个大站寄出,跨越千里传递他的思考和问候。

夜幕渐渐降临,车厢里的旅客开始准备休息。

有人铺开行李当枕头,有人蜷缩在座椅上小憩。火车在黑夜中继续前行,车灯照亮前方的铁轨。

林胜利没有困意,他继续在笔记本上演算著各种技术方案。

微弱的车厢灯光下,他的身影显得专注而坚毅。邻座的老王已经睡著,发出轻微的鼾声。

透过车窗,可以看到远山的轮廓在星光下隱约可见。那些山峰就像沉睡的巨人,静静守护著这片古老的土地。

而在某个山谷深处,两河口工程正等待著他们的到来。

火车穿过一个长长的隧道,车厢內的灯光闪烁了几下。

林胜利合上笔记本,靠在座椅上闭目养神。漫长的旅程还在继续,他需要保存体力迎接即將到来的挑战。

他靠在椅背上,看似平静,但思绪早已飞到了千里之外的雪域高原,那里才是真正施展拳脚的地方。

车窗外是不断倒退的风景,他却丝毫没有离別的愁绪,满脑子都是两河口大坝的图纸和数据。

列车一声长鸣,划破寂静的夜空。声音在山谷中迴响,像是在宣告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林胜利睁开眼睛,透过车窗凝视著前方的黑暗。

那里有更险峻的地形,更恶劣的气候,更复杂的地质条件,但也有更广阔的施展空间,更辉煌的建设前景。

他的眼神中没有离別的伤感,只有对即將到来战斗的渴望与兴奋。

龙溪的精神將伴隨他走向更高的山峰,“龙溪標准”將在新的战场上发扬光大。

火车载著这群建设者,奔向那片充满未知与挑战的雪域高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