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下旬的龙溪项目部,秋风送来丝丝凉意。

林胜利正在技术室里埋头研究混凝土配比,桌上摆满了各种试验数据和计算草纸。

自密实混凝土的研发遇到了瓶颈,几十种配比试验都无法达到理想效果。

“胜利,外面来了个年轻人,看起来快饿晕了。”张思明推门而入,脸上带著同情。“瘦得跟麻杆似的,背著个破画板,估计是来写生的学生。”

林胜利抬起头,揉了揉酸胀的眼睛。

连日来的高强度工作让他疲惫不堪,但自密实混凝土的配比难题始终困扰著他。

“你先安置他,给口饭吃。”林胜利挥挥手。“我这边还有事情要处理。”

张思明带著那个年轻人走向食堂。

林胜利透过窗户看到,那是个瘦弱的身影,衣衫破旧但双眼明亮。破旧的画板上还残留著顏料的痕跡。

第二天早上,林胜利在工地巡查时发现,那个年轻人竟然没有离开。

他坐在角落里,专注地画著正在作业的工人们。画笔在纸上飞舞,工人们粗獷有力的身影跃然纸上。

“你叫什么名字?”林胜利走到他身边。

年轻人抬起头,脸上带著羞涩。“方致远,省美术学院油画系的。

来山区採风,盘缠用完了,多谢张师傅救命之恩。”

林胜利看著他手中的画作,不由得眼前一亮。

画面构图大胆,笔触有力,將工人们的精神风貌表现得淋漓尽致。

焊四溅的场面在他笔下显得壮美而诗意。

“画得不错。”林胜利点点头。“你可以在这里住几天,但不能白吃白住,得干点活。”

方致远连忙点头。“我什么都愿意干,只要能留下来。这里的工地太有气势了,我想多画一些。”

消息很快传到严桂芳那里。她急匆匆赶到工地,看到方致远的画作后双眼放光。

“这就是我一直在找的人才!”严桂芳激动地拍手。“小方,从今天起你就是我们宣传科的美术专员了!”

她立刻安排方致远住进宣传科的宿舍,並给他分配了绘製墙报和宣传画的任务。

方致远的加入让项目部的宣传工作焕然一新。

几天后,林胜利再次见到方致远时,发现他已经完全融入了项目部的生活。

他每天背著画板在工地各处游走,用画笔记录著建设的点点滴滴。

“林工,我能画您吗?”方致远鼓起勇气走向正在检查机组基础的林胜利。“您身上有种特別的气质,我很想捕捉下来。”

林胜利停下手中的工作,看著这个满脸认真的年轻人。“隨你便,但別影响我干活。”

方致远立刻支起画架,开始素描。他选择了仰视的角度,將林胜利置於画面的中心位置。

巨大的蜗壳在背景中显得雄伟而厚重,复杂的机械线条交织成工业美学的典型画面。

从高窗射下的阳光正好照在林胜利的侧脸上,形成强烈的明暗对比。

他手持技术图纸,正在向工人们解释安装要点,专注的神情和坚毅的轮廓被方致远精確地捕捉下来。

炭笔在纸上快速移动,粗獷而有力的笔触將工业场景的力量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背景中的机械结构线条繁复,但在方致远的处理下显得有序而富有韵律。

“您在工作时特別专注。”方致远一边画一边小声嘀咕。“眼神里有种坚定的光芒,让人不自觉地想要信任您。”

林胜利听到这话,嘴角微微上扬。这个年轻的画家倒是挺有观察力。

一周后,林胜利在自密实混凝土的试验中遇到了新的困难。

无论如何调整配比,混凝土浆体要么流动性不足,要么离析严重。

他站在试验室里,看著一盆盆失败的试验品,眉头紧皱。

“林工,您在研究什么?”方致远端著一杯茶走进试验室。“看起来很复杂的样子。”

林胜利接过茶杯,解释道:“我在研发一种特殊的混凝土,它必须具备很好的流动性,能够自己流入复杂的空间,但又不能离析。”

方致远的眼中闪过好奇的光芒。“能让我看看吗?我对各种材料的流动很感兴趣。”

林胜利想了想,反正已经山穷水尽,不妨让这个艺术家看看。

他开始演示不同配比下混凝土浆体的流动状態。

“这个配比流动性太差,像稠粥一样。”林胜利指著一盆混凝土。“而这个又太稀,水泥浆和骨料分离了。”

方致远仔细观察著每种配比的浆体状態,眼神专注得像在观察一件艺术品。

他突然开口:“这个配比的浆体流动起来像稀泥,没有筋骨,缺乏內在的力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