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刚破,龙溪项目部的大院里就传来了轰隆隆的引擎声。

数辆满载金属结构的大型平板车缓缓驶入,车厢上覆盖著帆布的庞然大物,散发著工业的威严气息。

林胜利早已等候在卸货区,手持检查清单。当第一块弧形闸门的帆布被掀开时,所有围观的工人都忍不住发出惊嘆声。

这些巨大的金属结构在阳光下闪著冷峻的光泽,每一块都重达数十吨,表面经过精密加工,光滑得能照出人影。

“这些大傢伙可真够分量的。”张思明绕著闸门转了一圈,伸手轻抚著钢铁表面,“摸起来比镜面还光滑。”

李强推推眼镜,翻开技术规范手册。“按照设计要求,这些闸门的安装精度必须控制在正负2毫米以內。”

“2毫米?”一个粗獷的声音从人群中传来,“我干了三十年安装,从来没见过这么苛刻的要求!”

说话的是刚调来的安装队长孙振国,五十多岁,身材魁梧,双手布满老茧。他曾经参与过多个大型水电项目的安装工作,在圈內小有名气。

孙振国走向林胜利,眉头紧锁。“林工,我知道你技术好,但这安装可不比设计。我们凭经验和手感,误差控制在1厘米內就算是精品了。”

林胜利放下手中的清单,神色平静。“孙队长,我理解你的想法。但这次的安装,我们必须引入新的质量控制体系。”

他指向不远处正在搭建的测量仪器。“我们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安装控制网,对所有预埋件进行两次精度覆核。”

“两次覆核?”孙振国的声音提高了八度,“这不是明摆著不信任我们的技术吗?”

老刘也凑了过来,脸上写满不服。“我们安装队什么时候让人失望过?这种做法太伤人了。”

刚才还闹哄哄的卸货区一下安静下来,几十双眼睛在林胜利和孙振国之间来回打量,空气里只剩下柴油机的突突声。

林胜利环顾四周,语气依然温和。“各位师傅,请听我解释。这不是对大家技术的怀疑,而是工程本身的要求决定的。”

他走到一块平板闸门前,用手轻拍著钢铁表面。“这些闸门將来要承受巨大的水压衝击,任何微小的偏差都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孙振国冷哼一声。“年轻人就是喜欢把事情搞复杂。我们几十年的经验,难道还比不上你几张图纸?”

林胜利没有正面爭辩,而是转身走向技术组。“李强,咱们先进行第一次预埋件覆核测量。”

李强架起精密经纬仪,开始对泄洪洞门槽的预埋轨道进行测量。雷射测距仪发出红色光束,在混凝土表面形成一个个光点。

半小时后,测量结果出来了。李强拿著数据表,脸色有些凝重。“胜利,北侧门槽轨道有3.5毫米的偏差。”

孙振国闻言走过来,看了看数据表。“就这点偏差?我们用铁锤敲敲打打就能修正,不是什么大问题。”

林胜利摇摇头。“孙队长,我带你去看一样东西。”

他领著孙振国来到技术组的水力学试验室。这里摆放著一个透明的有机玻璃模型,按比例缩小的泄洪洞结构清晰可见。

“这是我们的水力学模型。”林胜利打开水泵开关,“现在我演示一下正常情况下的水流状態。”

清水从进口涌入,在光滑的洞壁內形成平稳的层流。水流贴著洞壁快速流淌,没有任何紊乱现象。

“现在我模擬一下有偏差的情况。”林胜利在门槽位置贴上一小块胶带,製造出3毫米的突起。

瞬间,原本平稳的水流变得狂暴起来。突起处形成巨大的涡流,水四溅,整个模型都在震动。

孙振国死死盯著那块模擬偏差的胶带,看著水流在那儿发疯似的打转、嘶吼,他感觉自己的太阳穴都在跟著一跳一跳的。

“这就是3毫米偏差在实际工程中的后果。”林胜利关闭水泵,“高速水流產生的空化现象,会在几年內把混凝土冲刷出深坑。”

孙振国陷入了长久的沉默。他从未想过,如此微小的偏差竟能產生这样可怕的破坏力。

“我明白了。”孙振国的声音有些沙哑,“林工,你说怎么办,我们全力配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