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水塔的施工现场,一套放大版的滑模系统安装就位。这套装置比试验用的大了数倍,操作平台宽达十几米,配备了护栏、安全网和紧急逃生装置。

“所有高空作业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戴好安全帽。”老张现在对滑模工艺充满信心,但安全要求丝毫不放鬆,“平台上禁止吸菸,禁止嬉戏打闹。”

“我算是服了,”张思明倚著铁锹,“这玩意儿长得比咱们工资都快,再过几天,我得仰著脖子才能看到顶了。”

“这速度简直是坐火箭。”张思明每天都要到现场看看进度,“按这个势头,比计划工期能提前一个月。”

李强拿著测量仪器,认真检查著塔身的垂直度。“各项指標都在控制范围內,质量完全达標。”

与此同时,厂房內的龙门吊製造也进入了最后阶段。巨大的钢铁结构已经成型,像一个守护神般矗立在厂房中央。

老刘放下焊枪,摘下面罩,欣赏著自己的杰作。“这大傢伙虽然其貌不扬,但结构绝对结实。”

“配重系统已经安装完毕。”老陈指著龙门吊两侧的配重块,“这样设计能保证吊装时的平衡稳定。”

林胜利看著眼前的大傢伙,回头冲满身油污的老孙竖了个大拇指,老孙咧开嘴,露出一口被烟燻黄的牙。

这台“土製”设备凝聚了所有工人的心血和智慧。

“多点同步控制系统调试怎么样?”他询问负责电气的师傅。

“已经反覆测试过了。”电工老马拍拍控制柜,“四台卷扬机能够精確同步,误差不超过一厘米。”

正当大家沉浸在即將成功的喜悦中时,门外传来了汽车引擎声。几辆黑色轿车缓缓驶入项目部大院。

李强透过窗户望去,脸色瞬间变得凝重。“胜利哥,有客人来了。看车牌號,是省里的。”

张思明凑到窗前,眯眼观察。“那不是钱处长吗?怎么又来了?还带了这么多人。”

车门打开,钱处长走了下来,身后跟著几个穿著整洁的专家模样的人。他们的表情严肃,目光锐利,显然来者不善。

“估计是来看热闹的。”老孙冷哼一声,“想看看咱们的笑话。”

林胜利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衣服。“既然来了,那就让他们好好看看。”

钱处长还想介绍两句场面话,却发现身后跟著的专家们都停住了脚,一个个仰著头,像是被什么东西镇住了。

“这…这是你们自己造的?”一位专家模样的中年人瞪大眼睛,“用了多长时间?”

“二十天。”林胜利平静地回答,“从设计到製造完成,总共二十天。”

专家们围著龙门吊转了几圈,仔细观察著每一个焊接点,每一处连接结构。

一开始,专家们还跟在钱处长身后,彼此小声交谈,神態轻鬆。

可一进厂房,所有议论声戛然而止,几个人不约而同地散开,有的去摸焊缝,有的去研究卷扬机底座,脸上的轻视早已不知去向。

“这个设计很巧妙。”一位专家轻抚著主梁,“结构简洁但受力合理,焊接工艺也相当不错。”

钱处长站在一旁,脸色复杂。他本想看到龙溪项目部的困窘,却没想到看到了这样一个奇蹟。

“不过,理论设计是一回事,实际使用是另一回事。”另一位专家提出质疑,“你们做过载荷试验吗?”

“正准备进行。”林胜利看了看时间,“如果各位专家有兴趣,可以留下来观摩。”

专家们面面相覷,他们原本只是想来看看这群山沟里的人如何应对困境,没想到会遇到这样的场面。

“那我们就拭目以待。”领头的专家点点头,“希望你们的'土炮'真能和'洋枪'一较高下。”

载荷试验从一次內部测试,突然变成了一场万眾瞩目的公开考试。

成功与失败,只在一线之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