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价值的证明
初春的龙溪山区依然寒气逼人,项目部会议室里却热浪翻滚。
钱立达推了推金丝边眼镜,將一份厚重的报告重重拍在桌上。
“诸位同志,这是我对测温系统成本的详细分析。”
他的声音透著不容置疑的权威,“仅人工成本一项,每月就超出预算八百元。”
李振华坐在主位,眉头紧锁。这位老主任最討厌在技术问题上掺杂过多经济考量,但局里派来的人,他也不能过於强硬。
財务科长老陈立即附和。“钱副主任分析得很透彻。
按照这个费速度,项目预算根本撑不到完工。”
物资处的李处长也点头。“我们必须考虑实际情况。
局里现在都在强调降本增效,不能只顾技术完美,不管经济效益。”
会议室里的气氛瞬间凝重起来。一些原本支持林胜利的管理者开始动摇,窃窃私语声在角落里响起。
林胜利静静坐在角落,手中握著自己准备的反驳报告。他端起搪瓷茶缸,茶水的苦涩在舌尖蔓延,却远不如心中的苦涩浓烈。
“钱副主任的帐算得確实精细。”林胜利起身,声音平静却带著不容忽视的力量,“但工程质量不能简单用眼前成本来衡量。”
记住我们101看书网
钱立达冷笑。“林工,空话解决不了实际问题。我们需要的是具体数据,而不是理想主义。”
“好,那我就用数据跟您谈。”林胜利走向黑板,拿起粉笔,“请问,一座大坝因温控不当出现裂缝,维修成本是多少?”
会议室里一片死寂。所有人都知道,大坝结构性裂缝的维修费用將是天文数字。
“根据国內外案例统计,大坝结构性维修费用通常是原建设成本的三到五倍。”
林胜利在黑板上写下数字,“龙溪总投资三千万,维修费用就是一个亿起步。”
林胜利心里很平静。钱立达不懂,工程质量这笔帐不能这么算。现在省下的每一个铜板,將来都可能变成压垮大坝的千钧重担。
“更不用提,如果大坝出现安全问题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財產损失。”林胜利转身面对眾人,“那是任何金钱都无法弥补的。”
李振华暗暗点头。这番话正中他的心坎。搞工程的人都明白,质量永远是第一位的。
但钱立达显然不甘心败下阵来。他站起身,声音提高几度。
“林工,您说的都是假设。我们现在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证据,证明您的方案能带来直接效益。”
他用手指敲击桌面,每一下都像重锤敲在人心上。
“我要求您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必须拿出这套系统能创造直接经济价值的证据。否则,我將建议大幅削减相关预算。”
林胜利面对钱立达的数字攻击,內心却异常平静。
他知道,钱立达看到的只是帐本上的加减法,而他看到的是混凝土內部亿万分子的聚合与分离,
是水压力下每一寸坝体的呻吟与抗爭,是未来几十年风雨侵蚀下的坚守与脆弱。这笔帐,又岂是算盘能算清的?
“可以。”林胜利的回答简短有力,“我会用事实证明,质量投入不是成本,而是最明智的投资。”
王成林咳嗽一声,试图缓解紧张气氛。“钱副主任的要求也有道理。小林,你有把握吗?”
“有。”林胜利目光坚定,“但我需要时间来优化工作流程,提高效率。”
李振华沉思片刻,最终拍板。“好,我给你半个月时间。既要保证质量,又要控制成本,这是对你能力的全面考验。”
会议一散,钱立达收拾文件的动作都比平时轻快了几分,甚至还清了清嗓子。
张思明气冲冲地找到林胜利。“这个算盘精,根本不懂工程!他以为修大坝是开杂货铺,斤斤计较几个钱?”
“思明,別激动。”林胜利拍拍他的肩膀,“钱立达这样的人,光讲道理没用,必须拿出更硬的证据。”
“那你打算怎么办?”张思明焦急地问。
“重新设计工作流程。”听完林胜利的讲解,原本垂头丧气的几个测温员互相看了看,
眼里又有了神采,“引入关键点重点监控,非关键点抽样监控的模式,既保证质量,又提高效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