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下午,林胜利召集测温队开会。十几个年轻人围坐在技术组办公室里,每个人脸上都写著担心。

“大家都听到消息了吧?”林胜利开门见山,“有人质疑我们工作的价值。”

小王举手发言。“林工,我们的工作真的有那么大意义吗?每天记录那么多数据,感觉都差不多。”

“差不多?”林胜利走向那叠透明薄膜,灯光照射下,立体的温度分布图清晰可见,“你们看到的是数字,我看到的是大坝的生命体徵。”

他指著薄膜上的彩色数据点。“每一个异常数据,都可能是灾难的前兆。我们不是在记录数字,而是在守护安全。”

李强推推厚眼镜,若有所思。“胜利哥,我们能不能设计一套更高效的记录方法?”

“这正是我要跟大家商量的。”林胜利在黑板上画出大坝平面图,“我们可以將监测点分为三个等级。”

他用不同顏色的粉笔標註著各个区域。“红色区域是关键部位,需要每小时记录一次。

黄色区域是次要部位,可以四小时记录一次。绿色区域是稳定区域,八小时记录一次就够了。”

赵晓兰举手提问。“那怎么判断哪些是关键部位?”

“根据温度梯度、应力集中、结构特点来判断。”林胜利详细解释著判断標准,“这样既能保证监控质量,又能减少一半的工作量。”

测温队员们眼睛逐渐亮起来。这个方案既科学又实用,確实能大幅提高工作效率。

接下来几天,林胜利带著团队夜以继日地完善新方案。他们重新设计记录表格,优化数据分析流程,建立异常情况应急预案。

张思明也没閒著,他四处搜集其他工程的成本数据,为林胜利的论证提供更多支撑材料。

“胜利,你看这个案例。”张思明拿著一份资料兴奋地跑进办公室,“某水电站因为温控不当,大坝出现微裂缝,光注浆修补就了十万元。”

林胜利接过资料仔细阅读。

项目部这边还在为预算吵得不可开交,没人想到,真正的麻烦正从上游奔涌而来。

“还有这个,某大坝运行不到十年就出现安全隱患,最后不得不加固改造,费用超过原建设成本的两倍。”

“这些资料很有价值。”林胜利点头,“但光有反面教材还不够,我们需要更积极的证明方式。”

就在林胜利和团队为此绞尽脑汁时,一个意外消息打破了项目部的平静。

水文站的老刘匆匆赶到项目部,脸色凝重得像乌云。“李主任,情况不妙!”

李振华立即放下手中文件。“老刘,出什么事了?”

“上游积雪提前融化,加上连续春雨,龙溪河水位正在异常上涨。”老刘喘著粗气,“按照目前趋势,一场远超往年同期规模的春汛正在形成。”

会议室里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明白,春汛对正在施工的大坝意味著什么。

林胜利听到这个消息,心中猛地一沉。他立刻意识到,真正的考验来了。

这场洪水,不仅威胁著整个工地,也成了检验他所有“超前”理念和准备工作的最终试金石。

“预计洪峰什么时候到达?”王成林紧急询问。

“按照水文模型计算,最快三天后。”老刘擦著额头汗水,“流量可能达到每秒八百立方米,比往年同期高出一倍。”

李振华脸色铁青。这个流量已经接近设计洪水標准,对尚未完工的大坝构成严重威胁。

“立即启动防汛应急预案!”他果断下令,“所有部门进入紧急状態。”

钱立达此时也顾不上成本问题了。面对自然灾害,任何经济考量都显得微不足道。

林胜利深吸一口气,眼中闪烁著坚定光芒。

这场春汛,將是他和团队面临的最严峻考验。但他也知道,这同时是证明测温系统价值的最好机会。

因为在即將到来的恶劣条件下,精確的温度控制將成为保证大坝安全的关键因素。

而他的团队,已经为此准备了整整一年。

夜幕降临,项目部灯火通明。所有人都在为即將到来的春汛做著紧张准备。

远处传来龙溪河水的轰鸣声,比平时更加急促。

大坝在夜色中静静矗立,即將迎接它建设过程中最严峻的考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