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人工智慧化的雏形:全天候测温与数据分析
林胜利立即赶过来,仔细观察著数据分布。那个区域的温度点確实与周围形成了明显差异。
“冷却水管可能有问题。”他果断判断,“小李,立即通知现场,调整相邻管路的流量,增加这个区域的冷却强度。”
调整措施迅速执行。两小时后,新的数据显示,那个区域的温度开始正常下降。
这次成功预警让整个测温队备受鼓舞。小李激动地对同伴说:“嘿,咱这活儿,跟哨兵站岗一个理儿啊!大坝要『发烧』,第一个知道的就是咱们!”
消息很快传到了钱立达那里。这位精於算计的副主任半信半疑地来到技术组办公室。
“林工,听说你们搞了个什么温度模型?”钱立达推了推金丝边眼镜,“我来看看究竟是什么东西。”
林胜利没有多话,直接將那叠薄膜展示给他看。当灯光照亮立体的温度分布图时,钱立达的眼神明显变了。
“这是怎么做到的?”他忍不住凑近观察。
“每天一千多个数据点,通过科学的分析方法,就能掌握大坝內部的整体状况。”林胜利平静地解释,“我们能提前发现问题,避免更大的损失。”
钱立达仔细观察著那些彩色的数据点,脑子里快速计算著。
如果真能提前预警,避免混凝土返工或修补,节省的费用確实不是小数目。
“这套系统的准確性如何?”他问出了最关键的问题。
“刚才那次预警就是最好的证明。”李强抢著回答,“我们提前发现了冷却水管的轻微堵塞,避免了局部温度过高可能造成的裂缝。”
钱立达沉默了。虽然嘴上不说,但眼神中的轻蔑確实收敛了许多。
夜幕降临后,林胜利独自留在办公室继续完善这套系统。他知道,仅凭这一次预警还不足以完全说服钱立达。
张思明推门进来,手里拿著一沓新的数据表。“胜利,气象站发来消息,下个月可能有强降雨,汛期要提前到来了。”
林胜利的目光落在那份气象预报上,平静地问:“思明,立刻去查一下往年汛期的施工资料,我要对比数据。”
汛期意味著更复杂的施工条件,也意味著这套温度监控系统將迎来真正的考验。
“思明,再帮我预估一下,如果汛期施工温度控制不当,可能產生的额外成本。”
张思明掏出算盘,珠子飞快地跳动著。“按照以往经验,汛期施工的返工率会增加30%以上,光材料成本就要多支出几万元。”
“那我们的系统如果能將返工率控制在5%以內呢?”
“那就能节省至少三万元!”张思明的眼睛亮了,“这可是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啊!”
林胜利点头。这就是他要的答案。质量投入不是成本,而是最明智的投资。
深夜时分,技术组办公室依然灯火通明。林胜利和团队成员们正在为即將到来的汛期做准备。
他们要证明,科学的管理方法不仅能保证工程质量,更能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
这套看似简陋的温度监控系统,將成为他们最有力的武器。
远处传来夜班工人的號子声,大坝在夜色中静静矗立。
无数个微小的温度传感点正在忠实地记录著它的每一次“心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