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思明气冲冲地找到林胜利。“这个算盘精,根本不懂工程!他以为修大坝是开杂货铺,斤斤计较几个钱?”

“思明,別激动。”林胜利拍了拍他的肩膀,“钱立达这样的人,光讲道理没用,必须拿出更硬的东西。”

“那你打算怎么办?”张思明焦急地问。

“把即將建立的测温系统,打造成一个无可辩驳的价值展示平台。”

他没再多说,转身回到自己的座位,从抽屉里拿出一张新的绘图纸铺在桌上,重新拿起了铅笔,“让他看看,什么叫真正的经济效益。”

当天下午,林胜利来到工地现场。巨大的大坝已经初具规模,那些规整的浇筑仓號在阳光下显得壮观而神圣。

老孙正在检查刚刚浇筑完成的第十二层混凝土。看到林胜利走来,他抬起头,眼中带著担心。

“小林,听说那个钱副主任给你出难题了?”

“孙师傅,您觉得我们的温控方案有问题吗?”林胜利反问。

老孙摇头。“当然没问题!我干了一辈子水电,从没见过这么精细的施工。混凝土的质量比以前好了不止一个档次。”

“那就够了。”林胜利望著远处的大坝,“好的技术会自己说话。”

李强匆匆跑过来,手里拿著最新的温度监测报告。“胜利哥,刚刚测出来的数据,各个监测点的温差控制在了2度以內,比设计要求还好!”

林胜利接过报告,仔细查看著每一个数据。这些看似枯燥的数字,实际上记录著大坝內部最真实的状况。

“强子,从明天开始,我们要建立更完善的监测体系。”他合上报告,

“不仅要监测温度,还要记录混凝土的应力变化、收缩情况、强度增长过程。”

“这么复杂?”李强推了推眼镜,“需要增加很多设备吧?”

“设备可以自制,关键是要有系统的数据。”林胜利指著大坝,“我要让所有人看到,每一分钱的投入,都能带来十倍、百倍的回报。”

夜幕降临,工地上依然灯火通明。林胜利坐在办公室里,面前摊著厚厚的技术资料和成本核算表。

他要设计一套完整的经济效益评估体系,用最直观的方式,证明精细化温控的价值。

这不仅是为了回击钱立达的挑战,更是为了给整个行业树立一个標杆。

张思明推门而入,手里拿著一沓资料。“胜利,我搜集了一些其他工程的案例。

你看看这个,某水电站因为温控不当,大坝出现裂缝,维修费用超过了原建设成本的三倍。”

林胜利接过资料,快速瀏览著。这些血淋淋的教训,比任何理论都更有说服力。

“还有这个,某大坝因为施工质量问题,运行不到十年就出现了严重安全隱患,最后不得不重建。”

张思明愤愤不平,“钱立达那种人,就应该看看这些案例,看他还敢不敢说质量投入是浪费。”

林胜利点头。“这些资料很有用,但光有反面教材还不够。我们需要更积极的证明方式。”

他起身走向窗前,望著夜色中的大坝。

远处的山峰在月光下显得朦朧而神秘,龙溪在谷底静静流淌。

“思明,你觉得如果我们的温控系统能够实时预警,提前发现问题,能节省多少成本?”

张思明思考了一下。“如果能提前发现温度异常,及时调整,確实能避免很多后续问题。但这个怎么量化?”

“这就是我要做的事。”林胜利转身,眼中闪烁著兴奋的光芒,“建立一套完整的预警机制,让每一个数据都能转化为具体的经济价值。”

深夜时分,整个项目部已经安静下来。只有林胜利的办公室里还亮著灯,他正在埋头设计著一套革命性的监测体系。

这將是他在龙溪水电站的最后一战,也是最关键的一战。

他要用最科学的方法,最直观的数据,彻底击败那些只懂算计、不懂技术的人。

因为他知道,真正的经济效益不在於省了多少钱,而在於创造了多少价值。而质量,就是最大的价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