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强点头,推了推眼镜。

“没问题,我会把每个数据都核实清楚。”

林胜利转向张思明。

“思明,你去財务处和物资处,向老师傅们请教预算和报告的格式。”

张思明拍拍胸脯。

“包在我身上!那些老师傅最喜欢有人虚心请教。”

三人立即行动起来。办公室里重新恢復了忙碌的氛围。

李强埋头研究技术文献,不时在纸上记录著关键数据。他的笔尖在纸上飞快移动,计算著各种参数。

张思明则拿著烟盒,准备去“拜访”各个部门的老师傅。他知道,一包好烟往往比长篇大论更有效果。

林胜利坐在桌前,仔细研究著王朝丽提供的模板。

每一个表格的填写方法,每一项数据的计算公式,都需要认真学习。

夜色降临,办公室里依然灯火通明。

李强那边大有收穫,苏联的经验就像一把钥匙,把他之前琢磨不透的好多问题都给解开了,论证报告很快就有了眉目。

张思明也收穫颇丰。財务处的老张师傅详细讲解了预算编制的要点,物资处的老李师傅则传授了设备採购论证的技巧。

“关键是要让审批的人看懂。”老张师傅点著烟,语重心长地叮嘱,“太专业的东西他们不懂,太简单的又显得不够严谨。”

张思明认真记录著每一句话。这些经验之谈比任何教科书都珍贵。

三天后,一份逻辑严密、数据详实、格式无懈可击的补充材料终於完成。

林胜利翻阅著厚厚的材料,每一页都凝聚著团队的心血。

从技术论证到经费预算,从设备採购到协调方案,每个细节都经过反覆推敲。

“这不仅仅是一份申请材料。”林胜利將材料装入信封,“更是对机关官僚主义的一次正面回击。”

王成林检查了最终版本,满意地点头。

“小林,这份材料的质量远超他们的要求。我看他们还有什么理由刁难。”

材料寄出的当天下午,张思明神色匆匆地跑进办公室。

“胜利,我打听到一个消息。”

他环顾四周,確认没有外人后才压低声音。

“局里即將进行本年度的助理工程师职称评定。项目部有一个推荐名额。”

林胜利抬起头,眼神中闪过一丝兴趣。

“候选人是谁?”

张思明咽了咽口水。

“你和技术组的老赵都在名单上。老赵比你早来两年,资歷更深。”

办公室里陷入沉默。所有人都明白这个消息的重要性。

职称评定不仅关係到个人发展,更是对技术能力的官方认可。

李强推了推眼镜,有些担忧。

“老赵在项目部时间长,人脉关係也比较广。”

王成林却显得很平静。

“资歷是一方面,能力更重要。这段时间小林的表现有目共睹,我相信局里的领导心中有数。”

林胜利站起身,走到窗前。夕阳西下,远山如黛。

他知道,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陈凯在机关的活动,课题申请的刁难,职称评定的竞爭,这一切都指向同一个目標。

但他並不畏惧。技术实力是最好的武器,团队合作是最强的后盾。

更重要的是,远方还有王朝丽这样的盟友在默默支持。

夜幕降临,项目部重新恢復了寧静。林胜利坐在桌前,提笔给王朝丽写回信。

月光透过窗户洒在信纸上,他的笔尖在纸上轻柔移动。

“朝丽同志:感谢你的及时帮助,让我们在困境中看到希望。

技术的道路或许充满挑战,但有你这样的同道中人,一切困难都可以克服。”

他停下笔,望向窗外的星空。

远方的支援让他倍感温暖,但真正的战斗还要靠自己的实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