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问题。”王成林点头,“李强確实是个好苗子,跟著你干,对他也是个锻炼的机会。”

但隨即,王成林的表情严肃起来。

“不过小林,我得提醒你一件事。”

他的声音压得很低。

“陈凯这小子在局机关有些门路。课题申请的流程很复杂,他很可能会在这上面做文章。”

林胜利端著茶杯的手指,不易察觉地紧了一下。

“您是说…”

“各种审批手续,申报材料的格式要求,答辩流程的细节规定。”王成林逐一解释著,“这些看起来是程序问题,实际上处处都是门道。”

“稍有不慎,就可能被卡在某个环节上。”

林胜利点点头,表示理解。

“机关里的那套东西,確实需要小心应对。”

王成林站起身,走到窗边望著远处的大坝工地。

“陈凯这种人,技术上比不过你,就会在自己擅长的地方找补回来。”

“他想证明的是,关係和手段比技术更重要。”

林胜利也站了起来。

“王总工放心,我会做好准备的。”

“那就好。”王成林转身拍了拍林胜利的肩膀,“记住,技术是根本,但不能忽视程序。两手都要硬。”

送走王成林后,林胜利回到自己的宿舍。李强和张思明都还没睡,见他进来立刻围了上去。

“怎么样?王总工跟你说什么了?”张思明迫不及待地问。

林胜利在小桌前坐下,拿出纸笔。

“高寒地区混凝土防冻技术研究。”

他边说边在纸上写下这几个字。

“李强,你愿意跟我一起做这个课题吗?”

李强的眼睛立刻亮了起来。

“当然愿意!这可是局级课题啊!”

张思明看看两人,有些失落。

“我这种文科生,帮不上什么忙了。”

“谁说的?”林胜利抬头看著他,“课题需要大量的协调工作,材料採购,试验安排,这些都少不了你这种会办事的人。”

张思明的脸上又露出了笑容。

“那感情好!咱们哥仨继续並肩作战。”

林胜利重新低头,开始在纸上梳理课题的框架。

【现代混凝土防冻技术体系】的相关知识在脑海中涌现。防冻剂的化学机理,早强剂的应用原理,蒸汽养护的工艺流程…

这些在1985年还属於前沿的技术,对他来说都不是秘密。

但如何將这些先进理念转化为当前技术条件下可实现的方案,这才是真正的挑战。

夜已经很深了,但林胜利的思路越来越清晰。

他知道,一场围绕新课题的较量已经开始。在看不见的战场上,陈凯可能已经开始行动了。

另一边,江河工程局机关大楼里也有一盏灯还亮著。

陈凯坐在人事处张干事的办公室里,手里拿著一包“红塔山”香菸。

“张哥,课题申请的具体流程是怎样的?”

张干事接过香菸,熟练地拆开包装。

“程序很复杂。首先要技术处初审,然后科技科评估,再报局技术委员会討论,最后还要总工程师签字。”

他点燃一支烟,慢悠悠地说著。

“每个环节都有具体的时间要求和材料格式。差一份文件,漏一个签名,都得重新来。”

陈凯的眼中闪过一丝光芒。

“这么复杂啊?一般人还真搞不清楚。”

“可不是嘛。”张干事吐出一口烟圈,“这种事儿,还是得有人指点才行。”

陈凯心中暗自得意。林胜利技术再好,在这种程序性的问题上肯定要吃亏。

这就是他的机会。

“张哥,如果有人来諮询这方面的事情,您可得多关照关照啊。”

陈凯又递过一包烟。

“那是自然。咱们都是为局里的技术发展服务嘛。”

张干事笑眯眯地收下了烟。

办公楼外,夜风轻拂。

两盏灯光在不同的楼层亮著,代表著两种不同的准备方式。

一个在钻研技术方案,一个在布局程序陷阱。

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爭,已经悄然打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