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新的课题
考察组要离开了。
午饭过后,项目部的院子里停著那辆绿色吉普车,王建国副局长和高明远总工程师正在整理文件。陈凯殷勤地帮著搬运行李,脸上掛著討好的笑容。
“高总工,这次考察辛苦您了。”陈凯一边递过文件包,一边小心翼翼地观察著高明远的神色。
高明远点点头,转身面向聚集在院子里的项目部全体人员。他的声音洪亮而有力。
“同志们,这次龙溪之行让我印象深刻。”
院子里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竖起耳朵听著。
“特別是林胜利同志主持的温控防裂技术,理论扎实,效果显著。我会向局党委建议,將龙溪的经验作为全局的样板工程来推广学习。”
掌声在院子里响起。老孙拍得最用力,王成林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陈凯的笑容有些僵硬。他凑到王建国身边,压低声音。
“王局长,我之前的那些担忧,其实都是出於对工程质量的考虑…”
“年轻人要多看多学,少想当然。”王建国打断了他的话,语气不重但意思很明確。
陈凯的脸红了一下,訕訕地退到一边。
吉普车发动了,捲起一阵尘土。高明远从车窗探出头,最后看了一眼林胜利。
“小林,好好考虑我说的事!”
车辆渐渐远去,院子里重新热闹起来。技术组的几个年轻人围到林胜利身边,七嘴八舌地討论著。
“胜利,高总工说的研究课题是什么?”李强推了推眼镜。
“听起来很厉害的样子。”一个年轻技术员羡慕地说。
“那当然,局里的研究课题,搞成了前途无量。”另一个人插话。
张思明撞了撞林胜利的肩膀。
“哥们,你这是要飞黄腾达了啊!”
林胜利脸上的笑容淡了些,这份天上掉下来的“好事”,怕是没那么容易接著。
夜幕降临,项目部渐渐安静下来。办公楼里只有几间房间还亮著灯。
他用搪瓷缸的盖子撇去茶叶沫,直直地看向林胜利。
“小林啊,高总工的话,你都听到了吧?”
王成林放下茶缸,身体微微前倾。
“这是个烫手的山芋,也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搞成了,你在局里就真正立住了;搞砸了,你前面所有的成绩,可能都会被人拿来说事。”
林胜利端起茶杯,茶水还很烫,他只是轻抿了一口。
“王总工,具体是什么样的课题?”
本书首发 找好书上 101 看书网,101????????????.?????超方便 ,提供给你无错章节,无乱序章节的阅读体验
“高寒地区混凝土防冻技术。”王成林点燃一支烟,“听起来简单,实际上是个大坑。”
烟雾在昏黄的灯光下繚绕。王成林的声音变得沉重起来。
“这个课题局里掛了三年了,先后有两个技术组接手,都没做出什么名堂。”
他弹了弹菸灰。
“技术难度是一方面,更麻烦的是背后的复杂性。这不只是技术问题,还涉及到与局里多个部门的资源协调。”
“研究经费要从技术处申请,试验场地要和基建处协调,材料採购得走设备处的渠道。”
王成林的手指在桌上轻敲。
“更要命的是,局里不止我们一家在做类似研究。水电二局、三局都有自己的课题组,大家都盯著那点有限的资源和经费。”
林胜利的眉头微皱。这比他想像的复杂多了。
“另外,这种课题需要大量的实地试验数据。西北、东北那些高寒工地,不是想去就能去的。”
王成林吸了一口烟。
“得有关係,得有门路,还得有人愿意配合你的试验。”
办公室里安静了下来。只有墙上的老式掛钟在“滴答滴答”地走著。
林胜利放下茶杯,神色平静。
“王总工,这是您和高总工对我的考验,对吧?”
王成林笑了,眼中闪过一丝讚赏。
“聪明!不愧是我看中的人。”
他把烟在菸灰缸里按灭。
“高总工这个人,技术权威,眼光独到。但他从不轻易承诺什么。今天当著那么多人的面提起这个课题,就是在给你机会。”
“但同时也是在看你的態度。接不接得住,就看你自己了。”
林胜利的手指轻扣桌面,脑海中迅速梳理著各种可能性。
前世的经验告诉他,这种课题確实充满挑战。但也正是这种挑战,才能让他在技术界真正站稳脚跟。
“我接。”林胜利的声音坚定有力。
王成林眼中的讚赏更浓了。
“好样的!我就知道你不是个怕事的人。”
林胜利思考了一下。
“王总工,我想带李强一起。这种理论性强的课题,需要有人做数据分析和文献整理。李强理论基础扎实,做事也细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