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王朝丽来了
报送名义之爭尘埃落定,会议室的门被推开,老孙带著掩饰不住的喜悦走了出来。
他一把搂住焦急等待的林胜利和李强,声音有些颤抖:“小林,李强!成了!手册通过了!
而且……署名方式也定下来了!你小子,这回可真是给咱们技术组,给咱们项目部爭光了!”
当老孙把最终的署名方式——林胜利作为主要执笔人,总工主任指导,老孙为项目负责人,
李强、张思明等为参编人员——告诉林胜利时,林胜利心中涌起一股巨大的暖流。他没想到严桂芳科长会如此仗义执言,更没想到项目部领导会如此肯定他的个人贡献。
这份沉甸甸的荣誉,让他感到肩上的责任更重了。
李强则激动得涨红了脸,不住地拍著林胜利的肩膀:“胜利哥,你真是太厉害了!这下看谁还敢说咱们是『纸上谈兵』!”
消息很快在项目部传开。
大部分工友和年轻技术员都为林胜利感到高兴,觉得这是实至名归。老刘和老钱虽然脸色复杂,但在铁一般的事实面前,也只能收敛了那些阴阳怪气。
他们偶尔会凑过来,带著几分不情愿地向林胜利请教手册里的细节,林胜利也一如既往地耐心解答,不计前嫌。
第二天一早,王成林召见了林胜利。
办公室里,王成林脸上带著欣慰的笑容:“小林啊,这次温控防裂的成功,以及《手册》的编写,你居功至伟!
项目部决定,由你全面负责《手册》的推广实施,並指导大坝主体浇筑的温控工作。这担子可不轻,但我们相信你!”
林胜利郑重地点头:“请王工放心,我一定不负重託,把大坝的质量抓实抓牢!”
新的任务,意味著更大的挑战和更重的工作量。
林胜利的工作重心全面转向大坝主体浇筑的现场指导和质量控制。
他带著李强和张思明,每天泡在工地上。
他首先著手组织了一系列针对工人师傅的培训,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
结合手册中的图示,反覆讲解混凝土振捣的要领、冷却水管的铺设规范,以及测温巡查的制度。
“振捣棒就像筷子,要把米饭里的气泡都赶出去,饭才煮得瓷实!”
林胜利指著图示,形象地比喻道。他虽然知道更先进的振捣技术,但眼下只能用这种最朴实的类比,让文化水平不高的工友们也能理解其中的关键。
他自己也经常挽起袖子,拿起振捣棒亲自示范,汗水浸湿了工装,手上磨出的老茧又厚了几分。他不是高高在上的技术员,而是和工友们一起摸爬滚打的“泥人”。
李强负责记录培训反馈,並根据林胜利的要求,进一步细化操作流程,確保手册的每一个字都能真正落实到一线。
张思明虽然在技术细节上帮不上太多忙,但他凭藉自己活络的性格和不错的沟通能力,成了林胜利与各工区、物资处之间的“桥樑”,及时协调物资、传达指令,確保各项工作顺畅进行。
他会一边抱怨著“这天气,真是比搅拌站还热”,一边又跑得飞快。
在忙碌中,林胜利也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充实。他知道,自己正用所学,一点点改变著这个时代的工程面貌。
虽然每天风吹日晒,一身泥土灰尘,但他看著大坝一点点拔地而起,心里就有一种踏实而自豪的满足。
就在这天下午,林胜利刚从基坑回来,工装上还带著湿泥,正蹲在水龙头旁冲洗胶鞋,办公室的老陈师傅便匆匆跑来,脸上带著一丝喜气:
“小林啊,赶紧的!局里来人了!技术研发部的王朝丽同志,来咱们项目部进行技术交流和考察,李振华和王成林都让你们技术组好好配合!”
林胜利猛地站起身,手上的水珠还滴滴答答地往下淌。
王朝丽?他心中一动,那个在培训时目光总是带著思索的女生,那个给他寄过祝贺信的同志,终於来了。
他顾不上擦乾手,只是下意识地拍了拍工装上的泥点子。一旁的李强早已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推了推眼镜,
脸涨得通红:“王朝丽同志来啦?!”张思明则挤眉弄眼地凑过来:“哟,是女同志啊!还是局机关的『技术』!胜利,你小子赶紧去换身乾净衣裳,別弄得跟个泥猴似的!”
林胜利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去去去,哪有那么多讲究!她来是搞技术的,又不是相亲!”
嘴上这么说,心里却也闪过一丝涟漪,他还是下意识地用毛巾擦了擦脸上的汗渍和灰尘。
不一会儿,在李振华和王成林的陪同下,王朝丽的身影出现在项目部大院里。
她穿著一身裁剪得体的蓝色列寧装,头髮扎成一个简单的马尾,显得干练而精神。
虽然长途跋涉,但她脸上依然带著一丝知性的沉静,目光流转间,带著一种与工地粗獷氛围格格不入的清雅,就像一朵在泥土中绽放的兰,清雅而坚定。
她手里还拿著一个硬皮笔记本,上面夹著几页外文资料,显然是她一直关注的前沿技术。
当她的目光落在林胜利身上时,微微一顿,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探究和好奇。
“小林啊,这位就是局机关技术研发部的王朝丽同志,这次来,主要是学习咱们龙溪水电站温控防裂的先进经验,特別是你主导的这套方案。”王成林笑著介绍道。
林胜利上前一步,礼貌地伸出手,他的手掌因为长期的工地劳作而粗糙,指甲缝里甚至还有些洗不掉的泥垢。“王朝丽同志,欢迎来到龙溪水电站项目部。”
王朝丽伸出手,与他轻轻一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