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报送名义之爭
中秋节的喜悦在项目部慢慢散去,取而代之的是更加紧张而有序的施工日常。
林胜利温控防裂试验的成功,以及隨后《大坝主体混凝土温控施工指导手册》的编写,让技术组在项目部的地位日益凸显。
时间进入1985年深秋,正是大坝主体浇筑前的关键准备期。
林胜利、李强和老孙等技术组的成员,在夜以继日地努力下,终於完成了《大坝主体混凝土温控施工指导手册》的最终定稿。
厚厚的一本,用粗麻绳綑扎著,里面是密密麻麻的文字、精密的表格和一张张手绘的工程图,凝结了技术组近两个月的心血。
“小林啊,这手册,我看是没问题了!”老孙戴著老镜,逐字逐句地审阅完最后一页,满意地摘下眼镜,揉了揉发酸的眼角,
“你这思路,確实比我们老一辈的更活络,把那些深奥的道理,都用大白话讲清楚了。特別是你画的那些图,一目了然。
这下,工人师傅们照著做,心里就有底了。”
李强也兴奋不已,他抱著厚厚的手稿,仿佛抱著一件珍宝:“是啊,胜利哥,我觉得这手册比咱们课本上的都实用!
把那些理论知识,都变成了实实在在的步骤,以后再也不怕工人师傅们说我们是『纸上谈兵』了!”
林胜利接过手册,心里也涌起一股成就感。
这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成果,更是技术组集体智慧的结晶,是老孙的经验、李强的细致,以及其他年轻技术员的努力共同浇筑而成的。
他知道,这份手册,是他们送给龙溪水电站的最好礼物。
几天后,项目部召开了班子扩大会议。
会议室里气氛庄重,项目部主任李振华、总工程师王成林,以及物资设备处李处长、计划科王科长、財务处张处长、各施工队负责人、宣传科严桂芳科长等二十多位部门负责人和骨干齐聚一堂。
会议的主要议题,就是审议並通过《大坝主体混凝土温控施工指导手册》,並討论其报送局里的事宜。
会议开始前,老孙特意把林胜利叫到办公室外。“小林啊,今天开会审手册,你不用进去。这是班子会,你资歷还浅。
不过,你和李强在外面等著,万一领导们有啥技术上的疑问,我好叫你们进去解释。”老孙拍了拍林胜利的肩膀,语气中既是提醒,也是一种保护。
林胜利明白老孙的好意。
他点点头,和李强一起在办公室外不远处的休息区坐下,心里却比平时任何时候都要紧张。这份手册是他心血的凝聚,他渴望它能被认可,被推行。
会议室里,王成林总工亲自向大家匯报了温控防裂试验的成果和《手册》的编写情况。
他详细介绍了试验数据,强调了新方案对提升大坝质量的重大意义,並对技术组,特別是林胜利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
手册的內容得到了班子成员的一致认可,大家纷纷表示这是项目部的一项重大技术突破。
然而,当討论到这份重要成果如何报送局里,以及报送名义时,会议室里出现了微妙的爭议。
“主任,总工,我提议,这份手册应该以项目部的名义报送局里。”物资设备处的李处长率先发言。
“这是我们整个龙溪水电站项目部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所有部门协作配合的成果,包括我们物资设备处在材料保障上的努力,理应代表项目部的整体荣誉。”
他话音刚落,技术组的老刘便轻咳一声,他虽然在技术组,但平时和李处长关係不错,也有些自己的小算盘。
他慢悠悠地说:“李处长说得有道理,这是项目部的大事。不过,这手册毕竟是技术组牵头编写的,尤其是在温控防裂试验上,技术组投入了大量精力,付出了很多心血。我个人觉得,以技术组的名义报送,更能体现我们技术部门的专业性和攻坚能力。”
他偷偷瞟了一眼王成林总工,心里想著,这样也能把林胜利的风头稍微压一压,强调集体,避免“个人英雄主义”。
王成林总工听著,没有立刻表態,而是看向技术组的牵头人老孙:“老孙,你们技术组怎么看?”
老孙沉吟片刻,他知道这其中有微妙的博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