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心里清楚林胜利的贡献最大,但也不能完全不顾及大局和资歷。他沉声说道:“主任,总工,这手册確实是技术组的同志们夜以继日编写出来的,特別是小林和李强,付出了巨大努力。

但没有项目部的大力支持,没有物资设备的保障,没有工人师傅们的配合,试验也搞不出来,手册也写不成。

所以,我个人认为,以项目部的名义报送,更能体现咱们水电人团结协作、攻坚克难的精神。

不过,为了表彰具体贡献,可以在手册的参编人员名单里,详细列出所有参与编写和试验的同志。”老孙的提议,兼顾了集体和个人,显得十分稳妥。

李振华主任点点头,觉得老孙的提议比较中肯。

然而,就在这时,坐在角落里的宣传科严桂芳科长开口了。

她的声音清亮而坚定,带著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主任,总工,我有个不一样的看法。这份手册,它不仅是技术成果,更是一次技术创新。

而这次创新的核心,无疑是林胜利同志提出的新思路。

在座的各位,包括我,都听过小林同志在中秋晚会上的歌声,他是一个有思想、有才华,敢於突破的年轻人。

我认为,在强调集体荣誉的同时,更应该大胆肯定和宣传个人贡献,这才能激发更多青年同志的创新热情!”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会议室,最后落在王成林总工和李振华主任身上:“我建议,这份手册,应该以林胜利同志为主要执笔人,

並署名总工程师王成林、主任李振华为指导,老孙为项目负责人,以及李强、张思明等其他参与编写和试验的技术人员为参编人员的名义报送。

这既是对小林同志创新精神的肯定,也是向局里展示我们项目部在发现、培养和重用青年人才方面的成果!这更能体现我们项目部敢为人先的精神!”

严桂芳的话掷地有声,让会议室里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老刘和老钱的脸色瞬间变得有些难看,他们没想到严科长会直接提出以“个人名义”为主的报送方式,而且把林胜利抬得这么高。

物资设备处的李处长也有些惊讶,这可不是他预想的走向。

王成林总工和李振华主任对视一眼,他们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深思。

严桂芳的提议,无疑更具突破性,也更能突出龙溪水电站在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方面的亮点。但同时,也可能引发一些关於资歷、平衡的议论。

会议室里,空气仿佛凝固了。

最终,李振华主任敲了敲桌子,打破了沉默:“严科长说得有道理。

我们既要肯定集体的力量,也要肯定个人的创新。这样吧,手册的报送名义,就按照严科长的提议来办。

署名方式为:林胜利(主要执笔人),王成林(总工程师),李振华(主任),老孙(项目负责人),李强、张思明等其他参与者列为参编人员。

这样既能突出创新,又能兼顾集体。散会!”

这个决定,让在座的领导们各怀心思。

而此时,林胜利和李强仍在办公室外焦急地等待著。直到老孙从会议室出来,脸上带著掩饰不住的喜悦。

“小林,李强!成了!”老孙大步走过来,声音有些颤抖,

“手册通过了!而且……署名方式也定下来了!你小子,这回可真是给咱们技术组,给咱们项目部爭光了!”

老孙把最终的署名方式告诉了林胜利,林胜利听后,心中涌起一股巨大的暖流。

他没想到,项目部会如此肯定他的贡献,更没想到严桂芳科长会为他仗义执言。

他知道,这份沉甸甸的荣誉,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更是对他背后所有付出努力的肯定。

他,林胜利,终於在这片“江湖”里,得到了真正的认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