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热化反应试验
中秋节的月光渐渐隱去,项目部又恢復了往日的忙碌。
林胜利和李强依然坚守在试验段,日夜不休地监测著混凝土內部的温度变化。
每一组数据都被李强一丝不苟地记录在案,那些数字和曲线,在他们眼中不再是枯燥的符號,而是未来大坝质量的无声承诺。
龙溪水电站项目,作为国家“七五”计划期间的重点工程,其规模远超常人想像。
整个项目部,连同下属的各施工队、辅助单位,总共加起来有近三千名职工,这还不包括季节性的临时工。
为了高效推进工程,项目部被细致地划分为六个主要工区:大坝主体浇筑区、泄洪洞施工区、引水隧洞开挖与衬砌区、厂房及安装区、砂石料加工区和后勤保障区。
每个工区都有自己的施工队和技术班组,共同推动著巨型工程的进展。
而林胜利所在的技术组,是项目部的“大脑”之一。
他们是工程的“眼睛”和“尺子”。
什么图纸会审、施工测量放线、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质量控制、地质勘探与支护方案优化。
施工技术指导与难题攻关、以及最终的质量验收与资料归档。
可以说,从一锹土的开挖到最后一立方混凝土的浇筑,都离不开技术组的参与和把关。
林胜利和李强负责的温控防裂试验,正是技术组在混凝土质量控制方面的一项重要攻坚任务。
终於,在又一个清冷的早晨,试验段的混凝土达到了养护期。项目部组织了正式的钻芯取样和实验室检测。
整个技术组,包括老刘和老钱,都来到了现场,气氛有些凝重。
当技术人员小心翼翼地取出混凝土芯样时,林胜利和李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芯样被送往项目部的简易实验室,经过强度和密实度检测后,结果出来了。
项目部主任李振华和总工程师王成林亲自带著检测报告,召集技术组开会。
报告上,清晰地列著各项数据:
“林胜利试验段混凝土芯样检测报告:
內部最高温升:18.5c(对照组:26.3c)
温差梯度:0.8c/m(对照组:1.5c/m)
28天抗压强度:设计强度105%
密实度:无蜂窝、麻面,气孔率低於设计要求……”
王成林放下报告。
“同志们,事实证明,小林同志提出的温控防裂新方案,是完全可行且效果显著的!”
“这內部最高温升,比对照组足足降低了近八度!温差梯度也大幅优化!”
“这不仅解决了我们龙溪水电站面临的一大技术难题,更是为我们国家水电建设,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
他走到林胜利面前,重重地拍了拍他的肩膀,“小林,你是好样的!”
李振华也点头讚许:“小林,这次试验的成功,对我们大坝主体浇筑意义重大。”
“特別是你提出的粉煤灰掺合和精细化温控,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技术组要立刻组织力量,把这套方案细化,形成新的施工指导意见,准备在大坝主体工程中全面推广!”
老刘和老钱虽然脸色复杂,但在铁一般的事实面前,也无话可说。
他们看著林胜利,眼神中除了些许不甘,更多的是一种不得不承认的敬佩。
老孙则是一脸欣慰,用力地拍了拍林胜利的背。
张思明和李强更是激动得差点跳起来,他们是全程参与者,深知这成果来之不易。
林胜利被点名表扬,虽然脸上带著疲惫,但心中却充满了成就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