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控制水化热
“咱们项目部离附近的火电厂不远,粉煤灰的获取应该不是大问题。”
他又补充道。
“预冷骨料方面,我们確实没有大型製冷设备。”
“但我们可以利用山区的自然条件。”
“比如在夜间或气温较低时段,將骨料堆放在阴凉处。”
“还可以利用山泉水对骨料进行喷淋预冷,虽然效果有限,但总比没有强。”
“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通过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坝体內部温度,根据数据动態调整冷却水流量,实现『精细化温控』。”
“我们现在虽然没有先进的电子测温仪,但可以通过多点布设普通温度计,人工密集观测,再匯总数据,进行趋势分析。”
他提到“粉煤灰”和“精细化温控”时,和老李主任的眼神明显亮了起来。
粉煤灰在当时虽然有研究,但大规模应用在水电站混凝土中还不多见。
而“精细化温控”更是超出了当时普遍的“经验式”温控模式。
沉思良久,最终一拍板:“小林,你这个思路,很大胆,也很有新意!”
“粉煤灰和精细化温控,確实是未来混凝土技术的发展方向。”
“这样吧,我们先组织一次小型试验,选取坝体一个非关键部位,按照你的方案进行小范围的混凝土浇筑试验。”
“技术组所有人都参与,老孙,你和小林负责具体实施,老刘、老钱,你们也全程参与监督,看看效果!”
这个决定,无疑是对林胜利最大的信任和考验。老刘和老钱虽然心里不服,但总工发话,也只能应下。
接下来的日子,整个项目部都瀰漫著一股节日前的躁动和试验前的紧张。
因为再过几天,就是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了。
对於远离家乡的工人们来说,中秋节是个特別的日子
。项目部里张灯结彩,虽然只是些红纸剪的窗和手写的標语,但也能看出大家对节日的期盼。
食堂的伙夫们也开始忙碌起来,採购平时难得一见的肉食和蔬菜,准备著节日的加餐。
同时,温控防裂的试验准备工作也紧锣密鼓地进行著。
林胜利带著李强,每天泡在搅拌站。他们亲自监督骨料的级配,確保粉煤灰的掺入量和均匀性。
为了精確控制,林胜利甚至用土办法,指导工人用量筒和天平进行小批量的配比,再按比例放大。
这让搅拌站的师傅们一开始很不適应,觉得这个大学生太“较真”,但林胜利每次都能拿出数据和原理来解释,渐渐地,大家也认可了他的严谨。
在试验段的浇筑现场,林胜利更是寸步不离,確保振捣到位。
他和李强忙得脚不沾地,一边指导工人操作,一边检查模板、钢筋。
为了实现“精细化温控”的原始数据收集,他们要在试验段內部密集地埋设普通的玻璃温度计。
然后,等到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每隔几个小时,甚至半夜也要打著手电筒,爬上去人工读取数据,再记录下来,绘製温度曲线。
山里的夜晚寒冷刺骨,李强冻得直哆嗦,但看到林胜利那股子认真劲儿,他也硬是咬牙坚持了下来。
为了保证试验期间振捣棒和必要的照明不受影响,他们特意协调了一台小型柴油发电机,確保电力供应稳定。
柴油机的轰鸣声几乎成了那段时间的背景音,昼夜不停。
张思明虽然帮不上太多技术忙,但他负责协调物资、搬运试验材料,也忙得不亦乐乎。
他看著林胜利忙碌的身影,心里由衷地佩服。
远在局机关的陈凯,此时正忙著在行政管理部里处理各种文件,他写了一份关於“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的报告,自认为文采斐然,正等著局长批阅。
他哪里知道,在遥远的龙溪水电站,林胜利正用他所不屑的“基层实践”,悄然改变著一切。
就在试验进入最关键的混凝土浇筑和初期养护阶段时,中秋节到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