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龙溪水电站
“但搅拌的时候,空气也会被裹进去,形成很多小气泡。”
“这些气泡要是不排出去,等混凝土硬了,就会变成一个个小孔洞。”
他拿起李强的小本子,隨手画了个简图。
“你看,这就像一块海绵,里面都是空的。”
“如果大坝的混凝土像海绵一样,那它就不结实,水一渗,时间长了,坝体就会漏水,甚至开裂。“
“咱们水电站的混凝土,可不能有这种空洞。”
李强瞪大了眼睛,连连点头:“嗯,这个我懂,抗渗性!”
“对,抗渗性!”
林胜利接著说.
“振捣棒的作用,就是通过高频率的震动,把这些气泡『摇』出来,让骨料和水泥浆填充到每一个角落,变得更紧密。“
“师傅们凭手感没错,但有时候为了赶进度,或者振捣棒没插到位,有些地方的气泡就没跑出来。“
“比如,振捣棒拔得太快,气泡来不及冒出就被『封』在里面了。”
“那要怎么才算到位呢?”李强赶紧追问,笔尖已经在纸上准备速记。
“书上说的『表面停止下沉、不再冒气泡』,这是最直观的判断。“
“但在实际操作中,还有一些小窍门。”
林胜利放低声音,结合现代的经验和理论,用更形象的比喻来解释。
“你想想,就像你把沙子装进瓶子里,光倒进去是不行的,得晃一晃,拍一拍,让沙子更紧实。”
“混凝土也是一个道理。振捣棒插进去,听到嗡嗡声变小,表面开始冒浆,但又没有大量浮浆,就是差不多了。”
“还有,振捣棒要插到下一层混凝土里,这样上下两层才能连接得更紧密,不会出现分层。”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咱们现在用的振捣棒,功率也有限,所以操作人员的规范和责任心就更重要了。”
“不能光图快,得保质量。你看下午孙师傅让老张补振的那块,就是因为振捣棒没够到,留下了隱患。”
李强听得入了迷,小本本上密密麻麻地记满了。
他抬头看著林胜利,眼神里除了佩服,更多的是茅塞顿开的感觉。
“胜利,你讲得太透彻了!以前书上那些公式、理论,总觉得离实际操作隔著层纱,你这么一说,就全明白了!”
他合上本子,郑重其事地对林胜利说:“胜利,以后我可得跟著你好好学!”
林胜利笑了笑,拍了拍他的肩膀:“都是一起学习,互相进步嘛。”
李强这样的理论派,最需要的就是把书本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而这,正是他这个“穿越者”最大的优势。
几天后,老李主任和总工王成林在一次例行质量巡查中,特意来到了泄洪闸门基座。
他们仔细检查了林胜利之前提出问题並进行补振的区域。
王成林用小锤轻轻敲了敲,又用手摸了摸,然后若有所思地看向林胜利。
“小林啊,”王成林说道。
“听说你小子最近在振捣上提出了些新看法?”
林胜利心里一凛。
站直身体,不卑不亢地回答。
“王工,我只是觉得,咱们水电站工程是百年大计,任何一个细节都马虎不得。”
“混凝土的密实度对耐久性至关重要,我只是把书本上的知识和现场情况结合起来,提了一点不成熟的建议。”
老李主任在一旁听著,点点头,对王成林说。
“老王,这小林是华江水利学院的尖子生,理论功底扎实。”
“我看他提的这些,確实有道理。”
王成林对老孙说。
“老孙啊,以后小林就在你手下学,你多带带他。”
“也让他把那些书本上的新东西,多跟咱们现场的经验结合起来。”
“这样吧,从下周开始,泄洪闸门基座的二期浇筑,就让小林负责质量监督这一块,具体振捣的规范,让他去跟工人师傅们再强调强调,把標准定得更细致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