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文!”朱明又竖起一根手指,语气带著推崇,“宣德爷深知治国不能光靠打打杀杀。他特別信任几位德高望重、经验丰富的老臣,像杨士奇、杨荣、杨溥这『三杨』!”

“这三位,那可是真正的治国能臣!有学问,有德行,懂得体恤民情!宣德爷把朝政大事,多交给他们处理,虚心纳諫。”

“君臣同心,轻徭薄赋,整顿吏治,让天下真正得以休养生息。所以啊,他和他爹洪熙爷在位这十来年,被后世並称为『仁宣之治』!”

“是大明朝少有的太平盛世!国库充盈,百姓安乐,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是真正的治世!”

朱明的声音带著一种讲述盛世的悠然神往,他最后总结道:

“所以说啊,这洪熙、宣德两位皇帝,虽然不像永乐大帝那样开疆拓土、威震四方,但他们休养生息,缔造太平,让老百姓真正过上了好日子!”

“这份功绩,同样是光照青史,值得大书特书的!”

他讲得口乾舌燥,拿起旁边的水囊灌了一大口,笑著看向听得入神的朱元璋和徐达:“怎么样?这仁宣之治,听著还不错吧?”

朱元璋和徐达都沉浸在朱明描绘的那幅“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盛世图景中。尤其是朱元璋,心中更是百感交集。標儿打下的基础,他的孙儿能守成並开创盛世,这似乎……是最好的结果了?

朱元璋脸上露出由衷的笑容,连连点头:

“好!好一个仁宣之治!休养生息,太平盛世,这才是老百姓最盼的!”他心中一块大石仿佛落地,对大明未来的传承,第一次感到如此清晰和……安心?

然而,就在他笑容还未完全展开时,朱明最后顺口提到的几个名字,却像几根冰冷的针,猝不及防地刺进了他的耳朵里!

杨士奇?杨荣?杨溥?

三……杨?!

不是淮西勛贵!是几个……姓杨的文臣?!

朱元璋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了!一股难以言喻的冰冷寒意,顺著脊椎悄然爬升,瞬间冻结了他刚刚升起的暖意。

他猛地看向徐达,只见徐达同样脸色微变,那双锐利的鹰眸深处,翻涌起惊涛骇浪般的震惊和……一丝彻骨的寒意!

文臣?!

三杨?!

那……淮西勛贵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