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標的目光落在父亲手中的粗麵饼子和桌上那寡淡的饭菜上,微微一怔,隨即眉头紧紧皱了起来。

他看向朱元璋,虽然明白自己的父亲是为了配合朱明,但是朱標声音依旧带著难以掩饰的心疼和不解:“父……父亲!您……您这些天来,就……就吃这些?!”

他简直不敢相信,九五之尊的父皇,竟日日吃著连他宫中最低等僕役都不屑一顾的粗糲食物!

朱元璋咽下嘴里的饼子,拿起水碗灌了一口,脸上是习以为常的平静,甚至带著点“就该如此”的坦然。

他看了一眼门口的方向,压低声音,语气带著不容置疑的告诫:

“標儿,噤声!记住,咱现在是这平山村的村长,『朱虫八』!一个穷村子的村长,若整日锦衣玉食,山珍海味,岂不是明摆著告诉那位朱专员,咱有问题?”他指了指天,眼神深邃。

“与民同吃同住,同甘共苦,方能不露破绽。这点苦,算得了什么?咱当年……”他顿了顿,没再说下去,只是又咬了一大口饼子。

朱標看著父亲那坦然甚至带著点“忆苦思甜”意味的神情,再看看桌上那实在难以下咽的粗劣食物,心中五味杂陈。

震惊、心疼、不解,最终化为一声无奈的嘆息。

他明白了父亲的深意,也体会到了那份为了掩饰身份而不得不为之的艰辛。

他默默地端起那碗野菜糊糊,小口地喝了起来,粗糙的滋味划过喉咙,带来一种从未有过的、沉甸甸的真实感。

午后,朱明背著医疗箱又过来复诊。他仔细检查了朱標的体温、喉咙和肺部听诊,满意地点点头:

“嗯,恢復得不错,炎症基本消了,烧也退了。再静养两天,別太劳累,就彻底没事了。”

他收起听诊器,目光转向朱元璋,语气带著点医生对家属的嘱咐,“老朱叔,朱兄这身子骨,看著是好了,但底子还有点虚。”

“尤其是马上入冬了,天气转冷,过度劳累或者再受风寒,很容易復发,甚至比这次更重!您可得看紧点,別让他太拼了。”

朱元璋立刻点头如捣蒜,脸上是十足的“慈父”担忧:

“是是是!专员说得对!这孩子,就是太要强!咱让他去隔壁村学堂读书,本意是让他出去见见世面,学点本事,將来好为村里出力。谁知道他读书用功得不要命!唉……”

他重重嘆了口气,满是“恨铁不成钢”的无奈。

靠在床头的朱標反应极快,立刻顺著父亲的话头,脸上露出带著点“惭愧”和“坚定”的复杂神情,接口道:

“朱先生,父亲教训的是。只是……只是看到村里乡亲们日子过得这么苦,我这心里……实在不是滋味。”

“读书识字,明理晓事,不只是为自己,更是想著……想著有朝一日,学成了本事,能帮父亲分忧,让咱们平山村的乡亲们,都能过上好日子!少吃些苦……”

他说得情真意切,带著少年人特有的赤诚和抱负,眼神明亮而坚定。

朱明看著眼前这对“父子”——“老村长”的无奈嘆息和“儿子”那充满责任感、一心为民的赤子之心,心中不由得涌起一股暖流和深深的敬意。

他用力拍了拍朱標的肩膀:

“好!朱兄弟有志气!不过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身体是根本,养好了身子,才能为乡亲们做更多事!听我的,好好休息几天,別急著用功!”

他又看向朱元璋,笑道:“老朱叔,您有个好儿子啊!有这份心,平山村何愁不富?”

朱元璋脸上堆满了“欣慰”的笑容,连连点头:

“是是是,托专员的福!托专员的福!”

只是那笑容深处,看著儿子那苍白却坚毅的侧脸,一丝难以言喻的复杂心绪悄然滑过。

標儿……他的標儿,这“与民同苦”的戏,演得是越来越真,越来越入心了。这究竟是福,还是……?

徐达抱著臂,沉默地靠在门框上,將屋內的一切尽收眼底。

朱標那番“为乡亲们过好日子”的肺腑之言,让他心中也是一动。

可隨即,朱明那句“淮西勛贵”的嘆息,还有陛下眼底那一闪而过的复杂,又像冰冷的阴影,悄然笼罩上来。

他看著床上脸色苍白的太子,再看向屋外阳光下那些正在用新工具奋力劳作的贫苦村民,只觉得前路迷雾重重,沉重得让人喘不过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