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陋的“回春堂”里,油灯昏黄。朱標靠坐在床头,听父皇低声讲述著那“永乐大帝”的煌煌功业——天子守国门、宝船下西洋、五征漠北、煌煌大典……每一个字都像惊雷炸响在他心头!

“父……父亲,”朱標的声音因为极度的震惊而微微发颤,苍白的脸上泛起激动的红晕,“儿……儿臣……竟能……竟能有此功业?”

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驱逐元廷、光復华夏已是父皇旷世之功,而他未来竟能开拓更广的疆域、建立更盛的文治武功?!

一股巨大的、混杂著惶恐与无限憧憬的热流,在他胸中激盪翻涌。

朱元璋看著儿子眼中那难以置信却又熠熠生辉的光芒,心中百感交集。

他用力拍了拍朱標的手背,语气带著不容置疑的肯定和一丝深沉的期许:

“標儿!朱专员亲口所言,岂能有假?!此乃天机!亦是天降之责!你定要好好休养,將养好身子,將来才能担得起这『千古一帝』的重担!”

他话锋一转,带著不容置疑的决断,“此地简陋,终究不是养病之所。你明日便隨徐大安排的可靠人手,悄悄回……回『隔壁村的学堂』去!安心静养!”

“咱和徐大留下,再细细观察些时日,看看这位朱专员,还能给咱这平山村,带来多少『惊喜』!”

朱標虽心有不舍,更对那位神秘的朱专员充满好奇,但也知父皇安排自有深意,更关乎自己未来的“天命”。

他顺从地点点头:“儿臣遵命。父皇……您和徐叔,务必小心。”

次日天未亮,一辆不起眼的青幔小车便载著身体初愈的朱標,在几名精干便装侍卫的护卫下,悄无声息地驶离了平山村,消失在晨雾瀰漫的山路尽头。

几日后,朱元璋和徐达回到村里。眼前的景象让他们微微一怔。

原本破败低矮、摇摇欲坠的土屋群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几十座崭新的、方方正正的木屋!虽然简陋,但木料结实,框架稳固,屋顶铺著厚实的茅草。

阳光下,散发著新木和乾草的清香。村民们正喜气洋洋地往屋里搬著同样新打的简陋家具,孩子们在屋前屋后追逐嬉闹,整个村子洋溢著一种久违的、充满希望的热闹气息。

朱元璋一眼就看见朱明正靠在一棵老槐树下歇息,似乎刚忙完什么。

他脸上带著疲惫,但眼神明亮。朱元璋和徐达快步走了过去。

“专员!”朱元璋脸上堆起笑容,指著那些新房子,“咱看这房子都修缮得差不多了,是不是不日便能入住了?乡亲们可都盼著呢!”

朱明闻声抬头,见是朱元璋,笑著示意他们在旁边的树墩上坐下:“哦,老朱叔,徐管家,回来了啊。房子主体是差不多了,能遮风挡雨。不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