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慷慨激昂的檄文中,各处尽燃討逆烽火。

身处洛阳的司马伦及其心腹孙秀,原本还沉溺於篡位的兴奋中,此刻却如同被惊雷击中,彻底惊醒。

当匯集了三王一公的声討檄文被送入洛阳,呈於御案之上时,司马伦眼上的肉瘤都在颤动,而他握著帛书的手更是颤抖不已,看似愤怒导致,但更多却是因为惊恐。

在他一旁的孙秀,面色也是一会儿红,一会儿白的,在不自觉间,头上已是汗珠密布。

两人在篡位前,便知四方或有不服,却未料到反抗来得如此之快,如此之猛,几乎大半强藩都在同时发难,声势浩大,远超预期。

“这……这该如何是好?”

司马伦的声音里毫无掩饰自己的惊慌,再无半分昔日的囂张气焰。

他本能地看向身旁的孙秀。

孙秀强自镇定,將內心的恐惧压下,急声道:“陛下勿忧!逆贼虽多,但都是乌合之眾,岂能敌我洛阳宿卫大军?只要速遣大將,据关扼守,便能阻敌兵锋。”

此刻,孙秀也顾不得许多,急智之下,建议將能派出的將领尽数派出,第一路率兵七千,出延寿关(今河南偃师南),第二路率兵九千,出堮坂关(今河南登封东南),第三路率兵八千,出成皋关(虎牢、汜水,今河南滎阳西)。

这三路人马由东平王司马楙为使持节,都督诸军,镇压齐王司马囧的起义。

接著,两人又商量,以士猗和许超为先锋,出洛阳北上,沿河设立防线,以抵御成都王司马颖的大军。

不多时,计策已定,军令隨即发出,將领们纷纷领命而去。

但洛阳城內,依旧气氛紧张,人心惶惶。

司马伦和孙秀为了安抚人心,更为了自己安心,不约而同的开始了跳大神的操作,希望得到庇佑。

司马伦派杨珍连夜赶往宣帝(司马懿)的別庙,进行祈请告祷。

杨珍自然也很懂事,回来就稟报,说老祖宗显灵,在某月某日必当大破贼军。

同时,还不放心的司马伦,又封道士为將军,希望藉此招来福运和庇佑,以平息叛乱。

而秀儿同样也没閒著,天天在家跳大神,作厌胜之文,还请来巫祝占卜,卜算出战的良辰吉日。

另外,他又让近亲跑去嵩山,穿上羽衣,冒充仙人王乔,撰写神仙书籍,敘述司马伦的福运长久。

一时间,洛阳城內神棍遍地,乌烟瘴气。

而两位“非著名”跳大神人士的连番操作,既是忽悠別人,又是在自我忽悠,可谓荒唐至极。

数日后,朝歌以南。

前锋都督赵驤帐內。

他刚接到斥候急报,司马伦所遣將领士猗、许超已率军抵达黄桥,正凭藉黄河水道及沿岸地利,安营扎寨,设置防线,意图阻挡义军南下洛阳。

“好!来得正好!”

赵驤听罢,非但不惧,反而面露兴奋之色。

他目光扫过帐內几位將军,爽朗道:“敌军已至,我等当破敌立威!若能一举击破此二人,拿下黄桥,率军渡河,便是头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