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宾话音虽小,但曹过却听得真切。
他微微一笑,拾起那枚落入茶盏的树叶,置於指尖。
然后开口道:“先生可知,我此番前来,並非偶然兴起。”
张宾微微一愣。
“吾之智筭(suàn)鑑识,不后子房,但不遇高祖耳。”
曹过看向张宾,问道:“此言,可是先生所说?”
闻听此言,张宾神色一变,猛地抬起头,看向曹过道:“世子从何得知?”
曹过將树叶放回石桌,直面张宾,没有回答这个问题,而是正色道:
“先生之志,岂是蓬山所能掩藏?”
“子房运筹帷幄,助高祖定鼎天下,成就千秋伟业。”
“先生自比子房,足见胸中自有沟壑,怀济世安民之宏愿。”
他话锋一转,继续道:
“高祖起於微末,若无萧何月下追韩信,若无子房圯上受兵书,亦难成事。”
“明主与贤臣,犹如良驥与伯乐,相得益彰,可遇而不可求。”
说罢,曹过站起身,再向张宾一礼,道:
“我虽非汉时高祖,但求贤之心,天地可鑑。”
“如今世道,表面承平,实则暗流涌动,天下正需先生这般经天纬地之才,拨云见日。”
“先生难道真要空负这身才学,老死於这蓬山之间,静待那或许永不会来的高祖吗?”
张宾闻言,却是目光一凛,声音转冷,怒道:
“高祖和子房,乃大汉开国帝王与佐命元勛,世子今日以此自喻,又將当今陛下与朝堂诸公置於何地?”
“我虽山野之人,亦知君臣纲常,世子莫非怀不臣之心?”
两人之间的气氛瞬间凝固。
张宾此举並非真怒,而是知晓曹过的试探,於是藉机反將一军。
他倒要看看,这位年轻的世子,究竟是一时热血衝动,还是真正胸有丘壑。
而面对张宾突如其来的诛心之问,曹过脸上並无慌乱之色。
他同样知晓,这是张宾的试探与考验。
隨即,曹过主动迎向张宾的目光,洒然一笑,从容道:
“先生误会了,我所言高祖与子房,乃是仰慕其君臣风云际会,成就一段千古佳话。”
“而我求閒之心,不过是想匯聚如先生这般的大才,积蓄力量,他日若国家有难,方能有力挽狂澜之资,而非徒然坐视,力不能及。”
两人对视中,张宾的神色渐渐缓和。
他一生所学,確实並非为了终老山间,而自比张良,更是渴望大展抱负。
只是一直未能遇到真正能识他,且值得他辅佐的明主。
此刻,他看著曹过,心中对其评价也愈发的高。
这位陈留王世子,虽年纪轻轻,却已在洛阳展现出过人的胆识,如今更以鄴酒一举震动天下,显示其非凡的经营之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