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工程《错题集》:从血色教材到工地毕业
“我是你的搭档,也是你的后勤部长。”苏晴笑了笑,將那块来自非洲的“星星石”从口袋里拿出来,放在桌上,当成了镇纸。“你负责衝锋,我负责给你理清思路,填满弹药。”
思路一旦理清,林晓东的写作速度,快得惊人。他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经常一写就是一整天。那些曾经折磨他的记忆,此刻都变成了笔下最宝贵的素材。
他不仅在写技术,更是在写敬畏。
但很快,他又遇到了新的问题。
这天,他正在写关於“深基坑支护结构失效”的章节,他想用一个真实的、国內的案例,却发现自己脑中的那个案例,在这个时代,还未发生。
他可以用国外的案例替代,但他心里总觉得缺了点什么。
书本上的知识,终究是二手的。学生们看得再多,也不如亲眼去看一次,亲手去摸一下。
他拿著写了一半的稿纸,走出了办公室,直接推开了隔壁徐光耀的门。
“徐主任,我们现在的毕业设计,是不是还在画图纸,写论文?”
“是啊,一直都是这个传统。”徐光耀正在批改文件,有些意外地抬起头。
“这个传统,该改一改了。”林晓东將那份稿纸拍在桌上,“纸上谈兵,培养不出能打仗的兵。”
“晓东,你又有什么新想法?”徐光耀的眼皮跳了跳,他已经有了预感。
“我要把我们大四的学生,都『发配』出去。”
“发配?”
“对。取消毕业论文。大四下半学期,所有学生,以四到五人为一组,由一名老师带队,直接进驻一个国家级的重点工程项目部。”
“他们的毕业设计,不再是画一张漂亮的图纸,而是要为这个项目,解决一个真实的技术难题!可以是一个新的施工方案,可以是一个优化设计,也可以是一个风险预警模型。”
“他们的论文,就是他们的解决方案。他们的答辩,就在工地的会议室里进行。由谁来当评委?由项目部的总工程师、业主单位的代表,还有我,一起来当评委。”
“项目方觉得你的方案有价值,能用,能省钱,能规避风险,好,你毕业。”
“项目方觉得你这是在胡闹,是纸上谈兵,对不起,你毕不了业。滚回学校,继续跟著下一届,去工地里再待半年!”
徐光耀听得倒吸一口凉气。
这个方案,比那个“工程坟场”还要激进,还要疯狂!
“晓东!这……这不现实!”徐光耀连连摆手,“第一,安全问题怎么办?工地不是学校,塔吊、基坑,处处都是危险!学生出了事,谁负责?”
“第二,项目部凭什么接收我们的学生?他们是在抢工期,抢进度,谁有空带一群毛头小子?”
“第三,也是最关键的。你这是在动全国高校的『根』!毕业设计和论文,是教育部规定的硬性指標,你说取消就取消?”
林晓东静静地听他说完。
“安全问题,由带队老师和项目部安全总监双重负责。我会亲自製定一套《学生驻场安全手册》,考核通过才能进场。”
“项目部为什么接收?我亲自去谈。我告诉他们,我送去的不是实习生,是『一线技术攻关小组』。他们遇到的任何技术难题,都可以交给这个小组。学生解决不了,有带队老师。老师解决不了,有我。我们整个清华土木系,就是他们的技术后盾。我们帮他们解决问题,他们给我们提供一个练兵场。”
“至於教育部的规定……”林晓东笑了笑,“周部长上次跟我说,国家现在最缺的,就是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工程师。我想,我这个方案,他会感兴趣的。”
徐光耀看著林晓东,彻底没话了。
他发现,自己用来反驳的那些理由,在这个“不按常理出牌”的傢伙面前,根本不堪一击。他不是在跟你商量,他是在用一套完整的、无可辩驳的逻辑,通知你一个结果。
三天后,一份由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交通部、宏远建工联合发起的《“卓越工程师”產学研一体化培养试点方案》,正式出炉。
第一批试点项目,就是宏远建工正在承建的,国內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沙漠高速公路——京新高速內蒙段。
消息传出,整个土木系都炸了。
去沙漠里修高速,当毕业设计?
这比去非洲修桥,听起来还要让人热血沸腾!
报名处被挤爆了。所有大四的学生,都像打了鸡血一样,削尖了脑袋想挤进第一批试点名单。
最终,林晓东亲自挑选了二十名学生,组成了四个“技术攻关小组”。
带队的,除了几位年轻老师,还有一个特殊的人。
钱文德。
这位曾经拍著桌子骂林晓东“胡闹”的老教授,在看完了林晓东的教材初稿和这份试点方案后,沉默了整整一夜。第二天,他主动找到了林晓东。
“林工,”他第一次这么称呼林晓东,“去沙漠,算我一个。”
林晓东有些意外。
“你的书,我看了。写得很好,很实在。但光有书本还不够。”钱文德扶了扶眼镜,目光里,是学者特有的执著,“我想去亲眼看看,你说的那些『沙子的脾气』,到底是什么样的。”
林晓东看著这位头髮白的老教授,心中涌起一股由衷的敬意。
他对著钱文德,深深地鞠了一躬。
“钱教授,欢迎归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