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速內蒙段的戈壁滩上,钱文德教授第一次体会到了什么叫“沙子的脾气”。

这位在讲台上讲了一辈子力学平衡的老教授,此刻正戴著一顶草帽,满嘴是沙,手里拿著一个简陋的风速仪,对著一群灰头土脸的学生大吼:“风积沙的休止角不是固定值!它跟湿度、风速、颗粒级配都有关係!你们那个沙障方案,风向一变,就是给后面的路基添堵!重做!”

学生们叫苦不迭,却没人敢顶嘴。因为不远处,林晓东提出的“网格固沙法”试验区里,用稻草和黏土扎成的简易方格,已经像一块块牛皮癣,死死地钉在了流沙上。狂风吹过,只有沙粒在网格里打著旋,却无法形成有效的跃移。

这种近乎无赖的“土办法”,效果好得让所有人都目瞪口呆。

“卓越工程师”试点方案,第一炮就打响了。这些被“发配”到沙漠里的天之骄子,第一次明白,真正的工程,不是在图纸上画线,而是在跟天地角力。

而这场角力的“总教头”林晓东,却把自己锁在了清华的办公室里。

他的战爭,在稿纸上。

《现代隧道工程技术手册》和《大型桥樑建设指南》的编写,比他想像的还要痛苦。每一个章节,每一个案例,都像是在撕开他前世的伤疤。他写下“瓦斯爆炸”四个字,眼前就是冲天的火光和燻黑的救援队;他写下“支护结构失效”,耳边就是钢筋扭曲断裂的尖啸和地层塌方的闷响。

苏晴成了他唯一的“防火墙”。她每天的工作,就是把林晓东那些充满了血与火的、碎片化的口述,整理成冷静、客观、条理清晰的文字。她像一个最耐心的战场记录员,將一场场惨烈的战役,变成了一部可以传世的兵法。

这天下午,林晓东正在復盘一个关於“机场跑道不均匀沉降”的案例,这是一个前世让他印象极深的教训,某国际机场因为地基处理不当,通航不到三年,跑道就出现了波浪形的起伏,一架满载乘客的客机在降落时险些衝出跑道。

他打算著把这个案例的名字隱去,写入教材,又是漫长的一天啊......

......

八十年代的浪潮,裹挟著引擎的轰鸣和开放的渴望,席捲了中国的每一寸土地。当国门洞开,波音747这种翼展庞大的“空中女王”第一次降临华夏大地时,带来的不仅仅是震撼和机遇,还有前所未有的挑战。

【记住全网最快小説站 101 看书网解闷好,??????????????????.??????超顺畅 】

沪市,虹桥机场。

塔台的会议室里,空气压抑得能拧出水来。菸灰缸里堆满了菸头,一群穿著民航制服和蓝色工装的干部,围著一张巨大的机场规划图,愁云惨雾。

“情况就是这样。”机场扩建工程总指挥,一个头髮白、名叫高建国的老工程师,用手指重重地戳著图纸上那条鲜红的主跑道,“自从引进了747,跑道的沉降问题,已经到了临界点。上周,一架法航的客机降落时,左侧起落架的液压传感器直接爆表。飞行员的原话是:『我感觉自己不是降落在跑道上,而是在一片波浪上衝浪!』”

他的声音里,充满了无力和愤怒。

“德国汉莎航空的技术顾问团队,已经在这里待了半个月了。他们的结论,想必大家都已经知道了。”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会议室的另一头。那里坐著三个金髮碧眼的德国人,为首的是一个五十多岁、名叫克劳斯·施密特的男人。他身材高大,表情严谨得像一把手术刀,身上那套一丝不苟的西装,和周围焦躁的气氛格格不入。

施密特站起身,走到图纸前,用一支红色的马克笔,在整条主跑道上,画了一个巨大的叉。

“gentlemen,”他开口,声音带著日耳曼语特有的冰冷和生硬,由身边的翻译官同步翻译,“结论很明確。虹桥机场的这条主跑道,建立在典型的滨海软土地基上。含水量高,压缩性大,触变性强。你们当初修建时,採用的沉井加固方案,在面对波音747这种重型客机的起降衝击时,已经完全失效。”

他顿了顿,用一种宣判死刑的语气说道:“地基內部,已经形成了不可逆的『疲劳损伤』。唯一的解决方案,就是彻底挖掉整条跑道,包括下面至少十五米深的软土层,全部换填,然后重新铺设。工期,最少两年。费用,初步估算,八千万马克。”

“嘶——”

会议室里响起一片倒抽冷气的声音。

两年!八千万马克!

这对於刚刚打开国门、外匯储备比黄金还珍贵的中国来说,无异於天文数字。更要命的是,关闭主跑道两年,整个沪市的国际航空交通,將彻底瘫痪!

“施密特先生!”高建国急了,“难道就没有別的办法了吗?比如……进行局部加固?”

“局部加固?”施密特轻蔑地笑了一声,“高总指挥,工程科学,不是缝补衣服。在一个已经烂掉的苹果上,你切掉一小块坏的,它明天就会从別的地方烂掉。除非上帝亲自出手,用神力將你们脚下的烂泥变成石头。否则,没有第二条路可走。”

这句话,像一记耳光,火辣辣地抽在在场所有中国工程师的脸上。

就在气氛凝固到冰点时,会议室的门被推开了。

一个穿著旧夹克的年轻人,和一个气质沉静、戴著眼镜的女人,走了进来。

年轻人皮肤有些黑,眼神却平静得像一口深井。他就是被一通来自京城的加密电话,从清华的实验室里紧急拽出来的林晓东。他身边,自然是已经成为他“標配”的苏晴。

“抱歉,飞机晚点了。”林晓东的声音不大,却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高建国像是看到了救星,连忙迎了上去:“林工!苏工!你们可算来了!”

他快速地將情况介绍了一遍。林晓东静静地听著,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施密特冷眼看著这个突然冒出来的“林工”,当他听说这个人就是来解决问题的“中国专家”时,他嘴角那丝轻蔑的弧度更加明显了。太年轻了,看起来就像个刚毕业的学生。

“林工是吧?”施密特毫不客气地发问,“你对我们团队的方案,有什么看法?”

“我还没看你们的方案。”林晓东摇摇头,“我想先去看看跑道。”

“跑道有什么好看的?数据都在这里!”施密特指了指桌上一堆厚厚的报告。

林晓东没有理他,直接对高建国说:“高总,能安排一下吗?另外,我需要一辆洒水车,和一个装满水的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