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晓东沉吟片刻,目光深邃:“理论上,技术可行。但实际操作中,未知因素太多。成功概率……不好说,可能一半一半吧。”

“才一半?”学生们脸上浮现失望。

“能有一半的希望,就值得我们拼尽全力。”林晓东嘴角微扬,“真正的工程创新,都是从渺茫的希望里闯出来的。就算失败,我们也能为国家获得无价的数据和经验。”

火车持续爬升,海拔不断攀高。学生们开始出现高原反应,有人脸色发白,捂著胸口。

“这就受不了了?”林晓东看著几个摇摇欲坠的学生,“等到了工地,海拔还要再高一千米。”

“林教授,您第一次上高原的时候是什么感觉?”一个学生虚弱地问道。

“头疼得像要炸开,吃不下饭,整晚睡不著。”林晓东坦然回答,没有丝毫掩饰,“但是当我看到工人们在那样极端的条件下,喊著號子、抡著铁锤,我就知道自己没有任何理由当逃兵。”

苏晴从包里拿出几个纸包的话梅,递给学生们:“含一颗,会好一些。”她隨即又补充道,“从现在起,叫我苏工。在工地上,没有老师,只有工程师和技术员。”

夕阳西下,火车终於抵达目的地——关村坝。这是一个被群山环抱的偏僻小镇,空气稀薄得让人每一次呼吸都感到费力。项目部的解放牌卡车早已在车站等候。领队是一个皮肤黝黑、满身尘土的中年汉子,他一眼认出林晓东,大步迎上前,声音洪亮:“林工!我是项目经理王强,可把您给盼来了!”

林晓东跳下车,握住他的手:“王经理,情况怎么样?”

“比报告里还糟。”王强压低声音,眉宇间笼罩著挥之不去的阴霾,“昨天3號钻孔的事故查明了,不是普通的溶洞,我们用简易的潜望设备下去看了一眼,下面……下面是个大得没边的地下厅堂,初步估算,直径至少五十米!”

林晓东的心猛地一沉。五十米直径的地下空间,这简直是一个地质陷阱,意味著无法估量的风险。一旦处理不当,整座山体都可能面临灾难性的垮塌。

“林教授,我们现在就去现场吗?”李小雨问道。

“先去驻地。”林晓东看了看渐暗的天色,“山路崎嶇,夜里不安全。明天一早,我们立即上山。”

当晚,项目部的临时板房里灯火通明。林晓东召集所有技术骨干召开紧急会议。二十名学生被安排在会议室角落,他们大气不敢出,生怕漏掉任何一个字。

“各位,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王强用一根木棍,指著墙上掛著的巨大手绘地质图,“溶洞群的复杂程度远超预期,常规方案已经行不通了。我们已无退路。”

会议室里陷入令人窒息的沉默,空气中瀰漫著浓浓的烟味。一个戴眼镜的老工程师声音沙哑:“改线,上头不会批。三千万的追加投资,能再修一条小铁路了。”

“那就只能上冻结法了。”另一个工程师紧接著说,“但这方案风险太高,简直是玩命,前所未有啊。”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林晓晓身上,等待他的最终决断。

林晓东站起身,走到地质剖面图前。他目光如炬,仔细审视图上每一个用不同顏色標註的岩层,指尖在密密麻麻的线条上缓缓移动,仿佛在触摸著这座山的脉搏。

“冻结法可行,但有三个核心技术难题必须攻克。”他转过身,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第一,製冷站的建设和电力保障。第二,冻结管的钻设精度,必须確保它们平行且间距均匀。第三,冻结帷幕的温度场监控,如何確保它完全闭合,没有薄弱点。”

“这些问题……有解吗?”王强急切地问道。

“有,但需要大量的计算和严苛的现场试验。”林晓东目光锐利,透出不容置疑的决心,“给我三天时间,我带学生们算出一套完整的布孔方案和製冷参数!”

学生们的心臟剧烈跳动,这一刻,他们亲眼见证了重大工程决策的诞生,这远比任何教科书上的理论都来得震撼和真实。

“林教授。”李小雨高高举手,眼神燃起了炽热的渴望,“我们能帮上什么忙吗?”

林晓东看著这群年轻人眼中迸发的渴望与激情,嘴角浮现一抹笑容:“当然可以。从明天开始,你们负责所有钻探数据的整理、绘图和初步计算。记住,真正的工程,从此刻,才刚刚开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