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师者传承:未来的工程师
“但是!”林晓东的声音压过了所有欢呼声,“我只能带二十个学生。名额分配的標准,就是你们的桥樑设计作业。”
学生们的表情瞬间从兴奋变成了紧张。
“林教授,您能不能再给我们点提示?”一个男生急切地问道。
“提示?”林晓东想了想,“好,我给你们一个提示。桥樑设计的核心不是计算,而是想像力。你们要想像这座桥在各种极端情况下的表现:地震来了怎么办?洪水来了怎么办?百年一遇的暴风雪来了怎么办?”
他顿了顿,补充道:“记住,你们设计的不是一个静止的结构,而是一个活著的生命体。它要能適应环境的变化,要能自我保护,要能承受岁月的考验。”
下课铃响了,但没有一个学生起身离开。他们都在低头记笔记,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林晓东收拾好讲义,准备离开教室。走到门口时,他回过头:“对了,忘了告诉你们一件事。成昆项目的现场,海拔三千米,昼夜温差三十度,而且隨时可能有滑坡和泥石流。害怕的同学,现在退出还来得及。”
说完,他头也不回地走出了教室。
教室霎时陷入死寂,这份沉寂持续了足有十几秒,隨后,爆发出比之前更为热烈的討论声浪。
“三千米海拔!我从未踏足如此高地!”
“滑坡、泥石流?这风险也太大了吧!”
“管他呢!这种千载难逢的机会,错过定会抱憾终生!”
走廊上,苏晴走在林晓东身边,看著他嘴角的微笑:“你这是在刻意筛选学生?”
“不是筛选,是考验。”林晓东回答,“真正的工程师,必须有面对危险的勇气。如果连这点心理准备都没有,將来怎么能在关键时刻站出来?”
“你这么確定会有学生愿意去?”
“会的。”林晓东声音沉稳有力,带著不容置疑的肯定,“因为他们是清华的学生,因为他们心中有梦想。而梦想,总是比恐惧更强大。”
话音刚落,走廊上传来急促的脚步声,李小雨追了上来,声音略显急促:“林教授!林教授,等等!”
林晓东停下脚步:“什么事?”
“我想问……如果我们的设计方案尚不成熟,但核心思路正確,您会考虑带我们去现场吗?”
林晓东看著这个平时不善言辞的女学生,目光中闪过讚许:思路方向,远比当下技术重要。方向对了,技术自可磨礪精进;方向谬误,技术再高也只是空中楼阁。
李小雨用力点头:“我明白了!我定会拿出最好的设计方案!”
她向林晓东深鞠一躬,隨即转身,身形如风般冲回教室。
看著女学生跑远的背影,苏晴感嘆道:“你確实改变了这些孩子。”
“不,是他们改变了自己。”林晓东纠正道,“我只是给了他们一个机会,一个看见更广阔世界的机会。”
他们走出教学楼,夕阳西下,金色的光辉洒在清华园古朴的建筑上。林晓东仰望天际,心潮澎湃。这些年轻人,便是中国基建事业的未来栋樑。他所做的,不过是在他们心中埋下一颗种子,一颗挑战极限、勇於创新的不朽之种。
“林晓东,你在想什么?”苏晴轻声问道。
“我在想,二十年后,当这些学生成为中国工程界的中坚力量时,他们还会记得今天的这堂课吗?”
“会的。”苏晴语气篤定,“因为你给了他们不一样的东西。”
林晓东轻笑,未再言语。但他心中,答案早已清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